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加快全省玻璃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8〕6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经贸委《关于加快全省玻璃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十一月二日
关于加快全省玻璃工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二○○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玻璃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车辆船舶、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日用器皿及其他新兴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我省玻璃行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但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为加快全省玻璃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玻璃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及深加工企业达到139家,窑炉日熔化能力达到1.8万吨,形成了以淄博、青岛、威海、德州、滕州为中心的五大产业基地。2007年,规模以上玻璃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6.8亿元,利税18.2亿元,利润10.1亿元;平板玻璃产量5175.6万重量箱,居全国第四位,其中浮法玻璃产量达到4985万重量箱;中空、夹层、钢化等玻璃深加工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72.5万平方米、40万平方米、605.2万平方米。开发了超厚、超薄、超白、在线镀膜等多品种优质浮法玻璃,汽车玻璃、装饰玻璃、太阳能玻璃等玻璃深加工产品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玻璃工业已日益成为我省重要的工业产业之一。
但是,我省玻璃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优质浮法玻璃和玻璃深加工率偏低。目前,优质浮法玻璃占平板玻璃总产能的比重仅为30%,玻璃深加工率为25%,低于世界平均55%、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加工增值率仅为2倍,远低于发达国家5倍的水平。一些电子玻璃、汽车玻璃、高档建筑玻璃等还需进口。二是技术创新能力弱,全省玻璃行业没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自主创新能力弱,远不能支撑玻璃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三是建筑节能玻璃使用率低。四是日用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竞争能力差。五是多数玻璃企业的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必须加快我省玻璃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玻璃工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