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及要求 | 分值 | 实际得分 |
整治计划和建设规划 | 1、规划由具有规划设计执行业资格和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 2 | |
2、镇域规划符合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村庄布点规划。 | 2 | |
3、镇区功能分区明确,功能区分之间联系方便。生产、生活、休憩、交通四大要素 | 2 | |
4、建设用地选址适宜,并且做出竖向规划设计,避开自然灾害影响地段;避开自然保护区、地下文物埋藏区等;妥善解决建设用地被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分割问题。 | 2 | |
5、建筑及建筑群的建筑风格和色彩基调体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农村传统民居和自然风貌特色。 | 2 | |
6、规划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并公布实施。 | 2 | |
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 | 1、按照规划建设有水厂或者配水厂并配备有供水水质检测装备,具有检测水平。 | 2 | |
2、注重供水水源的安全保护。能够保证供水水量,具有水源地防止污染的设施和措施。 | 3 | |
3、建立了各种供水突发事故的报警制度,具有应急预案。 | 2 | |
4、加强供水管网检漏和管网巡检,降低供水损失。 | 2 | |
5、非居民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居民用水推行阶梯式水价,促进节约用水。 | 2 | |
6、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的,污水进入排水系统前经过处理。 | 2 | |
7、具有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有污水处理厂或者采用氧化塘等简单、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方式以及其他实用污水处理技术。 | 2 | |
8、雨水或经处理达到回用标准的再生水作为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环境景观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等。 | 2 | |
9、根据笨地区燃料资源条件,利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气源。 | 2 | |
10、积极开发应用反火型煤气发生炉、秸秆气化、沼气等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 2 | |
11、因地制宜开发多种热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等新能源。 | 2 | |
12、镇区规划建设中进行了交通影响分析。过境公路和城镇内部交通结构协调,互不干预。 | 2 | |
13、交通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交通设施齐备。交通秩序良好。 | 2 | |
14、人形系统完善。 | 2 | |
15、镇区道路骨架清晰,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主干道铺装率达80%以上。 | 2 | |
16、架空电力线路沿道路、河渠、绿化带架设;25千伏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规划建设有专用通道走廊;城镇中心繁华地段、旅游地段等采用电缆埋地敷设或架空绝缘线。 | 2 | |
17、广播、电视线路路由、电信线路路由等同杆、同管道敷设。 | 2 | |
18、停车场、广场、公测等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主干道、广场、车站等公共场所安装有路灯,完好率在90%以上。 | 2 | |
19、有适用的文教、科技、娱乐、卫生等公用设施场所,有专业商贸市场,基本取缔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 | 2 | |
住宅设计和建设 | 1、危房、土坯房改造基本完成,居民住宅质量和居住水平有明显提高。 | 2 | |
2、新建、改建、扩建二层以上住宅,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或采用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通用图。房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美观,体现地方特色,节能省地,有条件的建有室内水冲厕所。 | 2 | |
3、历史文化名镇核心保护区内的民宅外立面、色彩应统一设计,与传统风貌协调一致。 | 2 | |
4、规划建设有居住小区,提倡建设符合小城镇实际和居民经济条件的多层住宅,节约用地。 | 2 | |
镇区环境整治 | 1、搞好绿化,镇区单位及居民小区绿化环境好,主干道两侧有行道树,镇区周围路渠两侧及山丘绿化有一定规模,人均绿地面积3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20%以上。 | 3 | |
2、镇区卫生有专人清扫保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袋装化收集或集中堆放(修建垃圾台或垃圾箱),定时清运,进行无害化处理,街道整洁卫生。 | 3 | |
3、重视厕所改造建设,家用厕所不得沿街布置,提倡村民修建室内水冲厕所。 | 3 | |
4、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按规定进行处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标准。 | 3 | |
5、镇容镇貌整洁,建筑物外立面整齐美观。 | 3 | |
6、无乱搭乱建和严重占道经营现象,违章建筑基本拆除,集市贸易划行归市。 | 3 | |
建设管理 | 1、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选址意见书、建筑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 3 | |
2、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主管村镇建设的管理机构,职能明确,工作积极。将真去建设工作纳入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的管理目标,签订了《目标任务书》。 | 2 | |
3、镇上设置有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或村镇建设助理员。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专人负责村镇建设档案资料的管理。 | 2 | |
4、市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 2 | |
5、城镇建设投资多元化,市场机制在城镇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镇容貌改观较大。 | 2 | |
6、建立比较完善的村镇建设,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工作中坚决执行,效果良好。 | 2 | |
7、积极参加省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小城镇建设方面的有关活动,及时准确地上报村镇建设有关资料。 | 2 | |
8、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办法。 | 2 | |
9、各类建设项目按规划进行建设,工程质量全部合格,积极创建优良工程。 | 2 | |
精神文明建设 | 1、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小康示范村,文明户创建等活动,公民道德规范深入人心。 | 1 | |
2、有公共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有文化活动中心,经常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活动。 | 1 | |
3、群众积极参与村镇整治活动。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爱护公共设施。 | 1 | |
4、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稳定。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