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推进服务升级。完善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规范法律服务市场,促进法律服务业健康发展。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对法律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法律援助、降低门槛,扩大援助范围,确保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救助。
6、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全民法制意识。深化以
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
宪法观念、提高遵守
宪法、维护
宪法权威的自觉性。广泛宣传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气。
7、稳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完善以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提高人民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效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进程。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8、强化经济法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法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提高物权保护水平,完善投资保护措施。健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劳动用工、税费收缴等监管体制,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法制宣传教育,树立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信用经济的观念。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
9、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体系,依法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建立健全群防群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和社区矫正工作,积极落实衔接管理和帮教措施,防止和减少重新犯罪。建立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广大群众安居乐业。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培育文明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