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的通知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的通知
(合办〔2008〕58号)


各县、区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部属驻肥有关单位:

  《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六日

  合肥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

  为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空间范围主要为合肥区域;时间范围从2008年至2015年。

  一、合肥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在全省的领军地位初步显现,正在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极;但总量偏小、比重较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2007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58.23亿元,在GDP中所占比重为4.34%,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9.66%。

  --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比较集中,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出版印刷发行、文化用品设备制造和广播影视三大支柱产业体量较大。出版发行行业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广播影视行业上升为新的支柱行业。网络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行业发展较快。但内容生产的水平和产品的创意含量,以及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整体不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演艺,以及创作、策划、设计等内容生产总量偏小,文化产业的核心层低位运行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较慢,文化产业价值增值链和产业生态存在严重缺失。

  --民营文化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形成若干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企业,文化市场主体日渐成熟;但行业自治意识迫切需要提高,行业合作互助机制亟需完善,缺少有系统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市属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产业意识不强,集团化发展和产业整合尚未启动。

  --合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条件良好,但文化资源的优势与文化经济的低位运行、文化经营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文化创新能力和发展优势明显不足,文化发展潜力没有激活,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产业经营能力亟待提升。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文化消费潜在市场,但培育文明健康的文化消费行为任务艰巨;面向省内外市场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开发和推广明显不足,文化产品品牌化的进程比较缓慢。

  --政府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决策受到文化企业的普遍认同和欢迎,但文化市场、行业规范和投融资等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的国民待遇尚待提高,制约产业发展的政策障碍有待全面清理。

  二、合肥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文化为方向,服务“工业立市”战略,推动全民创业,促进社会和谐。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先导,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以发挥文化产业的引擎作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融合,落实企业重组和产品创新;以文化产业集团、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完善文化产业价值增值链,聚集和整合文化经济发展资源;以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品和特色文化服务为主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文化产业成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重要的推动力量;以文化产业招商引资为要务,大力引进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广泛吸收社会资本,推进大型文化企业和国内外品牌文化项目落地合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