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程机械。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集成创新、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研制大吨位装载机、挖掘装载机、挖壕机等产品,实现产品的系列化、差异化和多品种。提高覆盖件冲压、焊接和关键零部件加工等生产技术工艺水平,推广应用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采用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电液操纵及电子监控技术,努力提高产品的职能型控制技术水平,使产品性能、可靠性与使用寿命等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12年,全市工程机械产品生产能力达到15万台。
(四)农业机械。重点推广整体三维设计技术和采用模块化、系列化设计、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改善提升发动机性能。重点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及机具、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4行以上玉米收割机、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等产品。争取到2012年,全市主要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及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产品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农机产品油耗及排放达到同期国际标准。
(五)节能环保装备。重点发展以节油、节电为主的节能产业和以废气、废水、废渣治理为主的环保产业,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化节电装置、LED高效节能灯具、高效热交换器、磁力分选设备、符合国Ⅲ、国Ⅳ标准的节油发动机和研发符合国Ⅴ标准的机型以及涡轮增压器、三滤等配套产品。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以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洁净燃煤技术及装置和燃煤锅炉改造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及装置;以特种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的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以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垃圾处理为重点的垃圾处理技术及装备。加快噪声控制设备、环境监测设备、环保材料与药剂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为废水、废气、废渣治理提供设备和技术。
三、传统产业
(一)棉纺织。推广应用无接头纱、无锭纺纱、无梭织布、无人化工厂等“五无”纺织新技术,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例为主要内容的升级改造。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紧密纺纱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喷气纺纱机、细落联合机和各类宽幅、特宽幅无梭织机。引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棉纺织工业技术进步,逐步实现生产连续化、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开发生产多功能纤维组合、多功能组织变化、多功能规格系列、多功能整理服装面料、装饰织物和多功能产业用纺织品。到2012年,重点棉纺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85%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50%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清梳无卷化率达到55%,无接头纱比例达到75%,无梭布比例达到75%,精梳纱比例达到40%。
(二)化纤。加强化纤企业清洁化生产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型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新型纤维。拓宽化纤原料的应用领域,形成从原料、抽丝到纺织染整直至最终成品一条龙加工体系。到2012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化纤产品生产基地,骨干企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21世纪初国际水平,新产品贡献率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