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技术制药。采用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改造传统化学制药、中成药和生化制药企业,重点发展新型酶制剂、低聚糖酶制剂、新型氨基酸等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利用基因和酶工程等技术用于疾病检测、商品检验和动植物检疫,开发绿色食品添加剂、蔬果保鲜剂产品。推广先进的提取纯化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推广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开发中药新工艺、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与装备,加快发展现代中药制剂、天然药物制剂、中药颗粒配方、基因工程类药物等一批优势产品,推进中药现代化。到2012年,生物技术制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三)新材料。追踪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重点发展电子、冶金、化工、服装纺织、包装、建材等六大类新材料。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电路材料、光电材料、电子能源材料、硅材料、晶体材料、磁性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纳米电子材料等产品。围绕汽车和工程机械产业,重点发展薄板、中厚板、特种钢、粉末冶金及制品、优质线材等产品。围绕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发展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有机原料、化工新材料等产品。围绕服装纺织产业,重点发展特种纤维、新型化纤、生态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等产品。围绕食品产业,大力发展纸制品、塑料、金属等新型包装材料。围绕建材行业,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卫生陶瓷、建筑节能玻璃、环保型涂料、塑料建材、玻璃纤维等新材料。到2012年,新材料工业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四)新能源。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引进,积极发展以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多(单)晶硅、CIGSSe薄膜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太阳能集热管、风冷模块式冷热水空调机组、水冷模块式单冷空调机组、地源热泵冷热水机组、永磁直驱风力发电装备等产品,同时加快研发潮汐发电、潮流发电、波浪发电、温差发电、地热利用蓄热、地热回灌等为主的新能源技术,为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提供装备和技术支持,实现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
二、装备制造业
(一)汽车及零部件。重点发展中、轻、微型载货卡车及工程车、特种车、低速载货车,加大对整车结构技术调整力度,通过匹配新型发动机和改进完善传动形式,减少排放,降低噪声,提高整车可靠性、经济性和驾乘舒适性;加快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围绕汽车整车的发展,重点发展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空气悬挂系统、轮胎气压报警系统、散热器、汽车钢圈、车用覆盖件及冲压件、车桥总成、汽车内饰件、汽车板簧、高强紧固件、燃油箱、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到2012年,全市汽车产量达45万辆。
(二)发动机。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直喷系统、电控单体泵、多气门、高压共轨等技术,进一步开发达到欧Ⅲ及以上标准的低噪音、低排放、低能耗新型环保节能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环保型气体发动机,使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混合动力;积极推进潍柴加快开发生产大功率船用发动机。力争到2012年,柴油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