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佳木斯市防震减灾规划(2008-2020年)的通知

  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黑龙江省地震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市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管理体制,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逐步提高。
  1、地震监测能力有所提高。现有监测设备通过“十五”数字化改造,实现了佳木斯地震监测数字化并在我市抚远县建立了数字化台站,形成了全市以数字化为主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我市大部分地区的监测能力达到ML≥2.5,局部地区达到ML≥2.0。对近震ML≥3.0级的地震速报初定时间不超过15分钟;精确定位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地震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完善。逐步建立起与国家法律相配套的地方防震减灾法规体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取得进展,抗震设防管理已纳入我市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对重要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宣传网络初步形成,社会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
  3、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建立健全了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体系和工作机构,加强了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单位编制了比较完备的地震应急预案,组建了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地震监测基础仍然薄弱,地震台站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观测手段单一,没有形成区域台网。二是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不高,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仍未完全落实到实处。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小区划等基础工作还未开展,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城市建设和水利、交通、化工、能源建设,以及重大工程的抗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防震减灾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紧急救援队伍缺少必要的专用装备。应急基础设施薄弱,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尚未建立,城市地震避难场所和应急疏散通道刚刚起步,地震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尚未健全。四是防震减灾意识不强,缺少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五是各级政府对防震减灾投入总体不足。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社会,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发展目标。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