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衡算法主要适用于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测算,测算公式如下: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排放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造纸、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排污量的估算。排放系数优先采用国家推荐的数值或同等生产工艺水平企业验收监测得到的排放系数。
监测数据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如SO2排放量)必须与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数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相互对照验证,对两种方法得出的排放量差距较大的,应认真分析原因。
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采取“比率估算”的方法。即以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污总量作为估算的对比基数,按重点发表调查单位总排污量变化的趋势(指与上年相比,排污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估算出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
第六条 省重点发表调查单位的统计报表由各县(市)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分局会同重点发表调查单位填写。各县(市)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分局对辖区内重点发表调查单位的环境统计数据负责,市环保局对各县(市)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分局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各县(市)区环保局、高新区环保分局应按照市环保局审核结果认真复核报表的填报数据。
第七条 按照国家《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中确定的排放强度法,对全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数据进行核算。核算的具体方法及程序依据国家《“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等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GDP核算各县(市)区、高新区COD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耗煤量核算各县(市)区、高新区SO2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SO2排放量计算结果进行校正。监察系数的取值按照国家《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察系数核算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各县(市)区、高新区可依据情况调整低COD排放行业,并报市环保局核定认可。各县(市)区、高新区监察系数取值后应报市环保局根据年度监测与监察情况审核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