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宁政发[2008]19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污染小、安全性高的特点,发展水运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南京是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跨江分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拥有独特的水运资源,为充分发挥南京水运优势,促进水运行业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07〕89号),结合南京实际,现就加快全市水运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市“两个率先”发展战略,抢抓水运发展机遇,统筹推进水陆交通的协调发展,建立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安全高效、效益显著、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水运体系。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整合港口资源,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条件,加快内河干线航道建设,大幅提升内河航道通航能力,全面推进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提升“三个服务”水平。力争到2010年全港货物吞吐能力达2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220万TEU。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沿江港口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长江流域国际性、多功能、综合性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环境友好的现代化港口体系。全面建成以长江为核心,芜申运河、秦淮河、滁河为骨干,其他航道为补充的通江入湖、连城达港的高等级航道网络。
(一)加强港口建设
坚持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鼓励建设公用码头,适度建设非公用专业化码头,加强老港区的挖潜改造,加快新港区的开发建设,重点续建龙潭港区,并启动西坝、铜井及七坝港区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港口结构,强化集装箱、能源、矿石等重要物资运输功能。长江港口“十一五”期间建设投资约90亿元,新增码头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新增年通过能力约8000万吨。内河港口“十一五”期间建设投资约2亿元,新增300吨级以上泊位50个。
与港区建设同步安排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十一五”期投资15亿元,新建浦口、西坝、七坝等港区疏港公路;加快港口公用锚地及内河服务区的建设,并积极推进西坝、七坝、龙潭等疏港铁路支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