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港口经济分解立项抓落实的通知
(莆政办〔2008〕14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单位、直属机构、高等院校:
为促进“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现将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实施意见》进行分解立项。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立足部门职责,制定落实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同时把落实进展情况每季度报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将分专项、分阶段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予以通报。
附件: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相关工作分解立项内容安排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
附件:
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相关工作分解立项内容安排
一、明确目标定位
(一)确立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现有港口优势,合理利用港口资源,走港城一体的发展路子,将港口与陆域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开发、整体推进,加快构建“大港口、大交通、大配套、大产业、大腹地”的港口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海峡西岸工贸旅游港口城市,把莆田建设成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局、港口局、海洋渔业局、交通局、经贸委、旅游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大力建设大型深水泊位,形成秀屿、东吴、兴化湾南岸三大港区为主的莆田港口总体发展格局,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以上,2015年港口吞吐量突破7000万吨,202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5亿吨以上(其中到2017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建成亿吨大港),使莆田港真正成为海西“两集两散”主要港口,成为东南沿海具有深水中转和战略物资储备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港;
责任单位:市港口局。
全方位推进交通疏港通道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近期通过充分发挥港口与集疏运体系的南联北接、西进东出作用,远期争取京台大通道途经莆田,不断提升海西交通枢纽地位;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交通局、港口局、建设局。
加快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港口物流业、能源产业、滨海旅游业等港口关联产业,打造优势明显、集聚强劲的环“三湾”临港产业带,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能源供应基地和滨海旅游胜地。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港口局、旅游局。
2010年临港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以上,2015年临港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以上,2020年临港工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0%以上;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
纵深拓展港口腹地,发挥莆田港口和地处东南沿海与中西部联接点的区位优势,打造东出西进大通道,促进东西联动互动,区域合作协作,建成密切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平台。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二)明晰港区定位
根据岸线资源条件及腹地经济发展需求,莆田港以建设大宗散货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大宗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等中转运输,完善装卸储运、中转换装和港口工业等功能,大力拓展现代物流、信息和综合服务等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功能,积极促进港口产业基地形成,成为对台“三通”及海西“两集两散”主要口岸、东南沿海综合性枢纽港。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港口局、规划局、交通局,有关县(区)政府(管委会)。
秀屿港区建成以集装箱、粮食、木材、能源、机械制造、港口工业等为主的综合性通用港区,融入福建省港口群和闽东南物流圈;
责任单位:市港口局、粮食局、林业局、经贸委,秀屿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