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确目标任务,到2011年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成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输送2.3万名中职生源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到2011年,我市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23.7万人以上,需新增中等职业教育学位5.3万个,其中,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输送2.3万个。为此,我市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梅州市示范性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工程,至2011年,把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梅州市技工学校、梅州农业学校、兴宁技工学校、梅江区城西职业学校、梅县第一职业学校、梅县技工学校、兴宁职业技术学校、大埔田家炳职业学校、五华县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办学条件完备、专业特色明显、规模大、效益好的梅州市示范性骨干职业学校,其中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梅州市技工学校、梅州农业学校、兴宁技工学校等4所学校在2011年在校生达10000人以上,其余6所学校在校生达5000人以上。各县(市、区)要根据规划,加快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提升我市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同时,要根据分配输送任务,加强引导,努力做好生源输送工作,积极配合珠江三角洲地区职业学校完成劳动力转移的培养任务。
四、采取切实可行措施,积极落实、配合做好输送生源招生工作
(一)制订计划,分解目标。确定本市输送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源计划,并将输送生源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和各学校。
(二)力争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招收我市2000名贫困生免费就读当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免收学费、实习费、住宿费)。
(三)积极输送梅州学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就读。输送我市学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就读,既有利于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质职教资源,又能促进我市人民群众的就业,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各级要大力宣传,积极配合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到本地区招生,动员学生报读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确保完成输送任务。
(四)借力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联合办学。我市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主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系,尽量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优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可以把本市职业学校办成珠江三角洲地区职业学校的分校区,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学校的支持,学习其先进的办学管理经验,加强专业建设,畅通就业途径,借力壮大我市职业学校。
(五)开展广州、梅州对口帮扶。充分利用广州梅州对口帮扶的政策,争取广州市每年免费招收1000名贫困生就读当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免收学费、实习费、住宿费)。选取梅江区城西职业学校、梅县第一职业学校、兴宁市职业技术学校、五华县职业技术学校、大埔县田家炳职业技术学校、平远县职业技术学校、蕉岭县职业技术学校、丰顺县职业技术学校等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广州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结对帮扶,争取广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联合招生、师资培训,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实训建设等方面对梅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对口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