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确分工,加强现场组织指挥。政府有关领导和各部门有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要按照分级属地原则,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对事故处置行使统一指挥权。重大事故或重大未遂伤亡事故由市级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指挥部,市政府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省级有关部门领导督导协调现场抢险救援工作;一般事故和较大事故或较大未遂伤亡事故由县级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指挥部,县政府领导担任现场总指挥,市级有关部门领导督导协调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安全监管、公安、武警消防、卫生、质监和环保等部门要作为现场指挥部成员,服从统一指挥,严格履行职责。公安机关要对事故现场实施治安和交通管制,控制肇事嫌疑人;卫生部门要尽快对受伤人员组织救治;对发生的危险化学品泄漏、起火和爆炸等事故,武警消防部队要迅速控制泄漏和火灾险情,环保、质监部门要实施现场监测;安全监管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各部门和单位应服从指挥部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杜绝多头指挥、盲目施救现象。
三、分析研究,科学制定处置方案。现场指挥部成员到达现场后,要立即组织专门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事故类型、特点和规模作出紧急安排,包括设置警戒线、应急反应人力资源组织与协调、应急物资设备调集、人员安全疏散、现场交通管制、现场治安秩序维护、对信息和新闻媒介的现场管理等。当处置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泄漏、起火、爆炸事故时,要针对这些物质的化学特性、毒性和其它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不间断检测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要组织各个方面的专家,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处置险情的有效办法。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同时要准备多个备选方案,把问题想得复杂一些,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方案做得具体一些。在现场处置方案中,要明确各个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承担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提高事故现场救援工作的决策水平,保证安全、科学、顺利实施。
四、未雨绸缪,做好器材物资准备。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储备必要的物资器材和救援工具,摸清掌握本辖区各级政府、企业和单位救援物资的种类、数量和位置,以及需要调用的大型或特种抢险救援装备,做到心中有数。在制定方案时,要明确列出救援所需要的各种救援工具、器材、仪器、大型设备和其它辅助材料的品种、数量,以备救援时使用。在检查救援的准备工作时,一是要看大型和专业救援装备和车辆是否到位;二是要看专业的测量和监测、检测仪器和设备是否到位;三是要看必要的应急通讯指挥装备是否到位;四是要看救援人员是否穿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五是要看棉被、绳索、圆木等救援辅助材料准备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