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实加大对乡镇火灾隐患的整治力度。各地要对公众聚集、易燃易爆场所和乡镇企业等重点方面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特别是要整治“三合一”场所、“城中村”火灾隐患,督促业主、农户开展消防安全自查,注重提高农村妇女、儿童、老人的消防安全保障。要按照新修订的《农村建筑防火规范》,结合村庄整治大力开展清、改工作,改善村庄最基本的消防条件,有计划地改造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积极推广应用适合农村特点的阻燃、耐火建筑材料,重点解决农村学校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通道不畅等突出问题。要有计划地实施农户电气线路改造,推广使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减少致灾因素。要加强对农村新建、搬迁的工业及大中型公共建设工程项目的消防安全审查,防止将事故风险转移农村乡镇。
四、切实抓好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各地要认真贯彻市政府2007年11月29日在天长市召开以“多方面资金投入、多层次消防规划、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主题的消防工作现场会精神,大力开展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依托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公安派出所、民兵应急分队、治安联防组织等力量,实行村民自治的消防安全多户联防制度,建立健全以乡镇专(兼)职消防队为中心,以乡镇、村群众义务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为补充的农村消防队伍网络,指导开展培训,组织进行演练,大力提高灭火救援技战术水平。建立村村联防、片区协同的农村灭火救援机制,一旦农村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及时联动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五、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及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阵地和载体,积极推动构建农村消防宣传体系。要结合重大节日、普法教育、文化下乡和文化扶贫等活动,继续推进消防宣传教育下乡、入户、进课堂。通过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广泛开展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的消防宣传教育。要通过建立消防安全乡规民约,培养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要推动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重点从劳务输出、劳动用工等方面加强对农民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大力培养有消防管理能力的农村干部队伍和懂消防知识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