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措施
1、稳定农业生产用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稳定本市328万亩的基本农田面积。特别是对确保最低保有量的设施农田和标准化养殖场,要通过制定农业布局规划,落实到各区县和乡镇。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挖掘生产潜力,发挥比较优势。
2、推进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要按照规划,在2010年基本建成120万亩设施粮田、30万亩设施菜田、400家标准化畜禽养殖场、7万亩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建成的设施农业基地,要严格保护,加强管理,为确保地产农产品最低保有量提供坚实基础。
3、深化农产品结构调整。考虑到市民对蔬菜、肉、禽、水产品的刚性需求明显,蛋类消费增长趋缓及奶类消费增长较快的特点,要稳定生猪和奶牛生产,优化家禽生产,适度发展食草动物和特种养殖业;要在30万亩设施菜田中建设10万亩绿叶菜核心基地,以满足市民对绿叶菜的消费需求。
4、开展迎世博优质农产品推荐评定。通过开展迎世博优质农产品推荐评定工作,为选择和确定100个地产农产品供应的重点基地提供依据。各区县和光明食品集团负责推荐农产品候选名单。市农业部门在综合比选基础上,确定100个重点基地的入选名单,并进行跟踪考核。
5、继续推进各类优质农产品认证。到2010年4月, 累计认证的各类优质农产品500个。积极开展农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开展上海名牌产品(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至2010年4月中国名牌农产品达12个,上海名牌产品(农产品)50个。
二、行动计划2: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一)目标
全面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按照“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三个有效控制”。一是有效控制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格保护耕作土壤和灌溉用水,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二是有效控制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有效控制域外染疫(病害)动物及其产品进入,确保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稳定发展。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档案农业制度、生产管理系统和标识制度,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保障世博期间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其中供应世博园区和主要接待宾馆的农产品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