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惠州市新农村建设五年行动纲要(修订稿)》的通知

  7、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推广良种良法、推进科技创新、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等措施,力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在全面完成省粮食考评指标的基础上,力争2008年起,全市八大特色农产品、休闲观光农业和畜禽养殖业的规模和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各县(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别年增10家以上;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和土地产出率年均增长5%以上。到2011年,实现现代农业“八大目标”:建立100个大型农业示范基地、200个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创立50个省、市级名优农产品,培育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八大特色农产品总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80万-100万亩,全市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60%以上,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全市农业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更加健全,全市现代农业的产业规模和综合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8、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通过实施创办工业园区、加强招商引资、鼓励能人创业、放宽户籍迁移限制等措施,大力发展生态型、资源节约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全市城郊、沿海、沿江、山区四类中心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5%、20%、15%和10%以上,非中心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0%、15%、10%和5%以上;行政村年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基础上,全市沿海、沿江、山区三类中心镇建成区面积和聚集人口规模年均分别增长10%、8%和5%以上;全市城市(镇)化率每年提高3%以上(其中沿海县区达到4%、沿江县区达到3%,山区县达到2%);农村信息化水平每年提高五个百分点以上。到2011年,全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9、加强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基础上,通过落实“减负免税”等惠农政策,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等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2008年起,平均每年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以上,平均每年组织技能培训1.8万人,力争到2011年,新增转移本市农村劳动力12万人,组织技能等级培训7.2万人;农产品商品化率年均提高10%以上;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00元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达50%以上。全市农民购买力有较大幅度提高,实现农村消费市场购销两旺。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