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绿色村镇建设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在规划过程中,要推行参与式规划,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上山造林,积极推进绿色村镇建设进程。
(五)见缝插绿,全面绿化。绿色村镇建设要见缝插绿,消灭空档,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全面绿化荒山、场镇、学校、道路及四旁隙地,全面实现林业“五化”目标。
四、项目布局
将全县交通方便、人口较多、地理位置重要的一类乡镇作为森林生态镇(乡)建设,包括汉葭、高谷、郁山、保家、桑柘、鹿角、黄家、普子、连湖、龙射、万足、靛水、联合、龙溪、长滩、新田、梅子垭、鞍子、润溪、太原等20个乡镇。绿色村庄建设原则上将森林生态镇(乡)的全部村,一般乡镇按照1-2个村进行布局,全县规划200个村(居委)。每个乡镇的场镇和学校作为绿化重点,全力打造森林场镇和绿色学校,为村民创造美丽的居住环境,为学生创造优雅的学习环境。
五、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
按照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安排,先启动示范村建设,再启动推进村建设,最后启动其他村镇。在地域上,先启动高速公路、铁路及国道319沿线的村镇,再启动条件较好的村镇,最后启动其他村镇。2008-2012年全面完成栽植任务,2013-2017年为成果巩固阶段,全面巩固建设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措施,大力宣传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参与绿色村镇建设的积极性,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和表彰奖励,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林业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搞好规划,制定措施。各乡镇要紧紧围绕《彭水自治县农村森林工程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本乡镇绿色村镇建设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措施,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三)加大投入,确保成效。按照“农民自助、政府补助、社会帮助”的原则,采取多方筹资的办法,解决绿色村镇建设资金。荒山荒地造林和农田林网建设营造的速丰林,经验收合格后按速丰林政策给予补助,营造的生态林按荒山造林标准补助,道路、社区、庭院绿化原则上每个村(居委)安排5万元建设资金给予补助,对示范村、推进村从项目上优先安排,资金上重点扶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采购种苗,造林劳务由村民投劳或以资代劳解决。要吸收社会和农民群众参与绿色村镇建设,发动农民多渠道筹资投劳,自力更生建设生态家园,充分发挥农民在绿色村镇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四)科学示范,以点带面。进一步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做好示范户、示范村、示范片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林木新品种,推广先进的林业实用技术,建成一批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基地,以此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