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社会动员,多元化参与。
各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宣传河道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让全社会了解河道生态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已的系统工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一是政府动员,率先垂范。各级政府要动员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河道生态建设,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政府部门可采取共同投资建设,共同受益的联合方式推动工程建设的实施。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河道生态建设的热情。二是鼓励重点大户积极参与。2006年金城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凌河林纸一体化改革中取得近两万亩河滩地的所有权,各国有、集体林场在绕阳河和大、小凌河也拥有不同面积河滩林地的经营权。因此要对这些大户进行重点发动,要在水利部门的规划下对不影响行洪的宜林地、河滩地进行生态造林,充分发挥这批生力军的示范作用。三是创新思维,招商引资。河道生态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全民参与,打破市域、县域进行招商引资,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政策为先导,吸引域外大户的积极参与。四是实行企业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可通过林权改革,对投资能力弱,地块分散的经营者进行企业化运作,建立股分制经营机制,本着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原则对这些投资者进行资源整合。五是抓住机遇,壮大水利行业的自身力量。各级水利部门是这次河道生态建设的重要组织者,要充分抓住这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强化自身建设,把河道生态建设做为发展自身的机遇,利用行业优势充分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壮大水利行业的实力。
3.多方投资,重点扶持。
对宜农宜林河滩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生态建设新方法。在摸清地类的同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相应的承包、租赁、合作等投资形式。各县(市)区政府要牵头落实配套资金,坚持政策跟进、重点投入,对省补资金可集中使用,重点使用。
4.加强目标考核。
为确保按计划完成河道生态工程建设任务,河道生态工程建设纳入到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考核内容和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对未按要求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将缩减生态建设投资,并在“大禹杯”竞赛活动年度考核评比时实行一票否决。
5.加强后续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长效管理机制,落实管护责任人,并把管理工作纳入考核目标,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等方式筹集管护经费,明确管护职责,确保长效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