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煤炭生产开发三年规划的通知

  2003至2007年,全省煤矿建设项目累计设计净增建设规模568万吨/年,其中新建项目13个、设计规模131万吨/年,联合改造、改扩建和资源整合等技术改造项目净增437万吨/年。在新建煤矿方面,省煤炭集团公司有吾祠煤矿、高陂煤矿、昌福山煤矿、苏桥煤矿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总建设规模为87万吨/年;市、县地方煤矿有永定小坑井、新罗小井尖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总建设规模54万吨/年。
  2003至2007年间,全省累积完成新井建设、技改扩建和联合改造投资约10亿元,部分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新增了一些产能。煤矿建设的投融资呈多元化发展的状况,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银行借贷和国债支持。
  (二)整顿关闭
  近几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结合我省煤炭工业实际情况,以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强化行业监管为主要手段,实施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整顿关闭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淘汰了一批生产能力落后的矿井。
  经过三年结构调整和整顿关闭,全省煤矿数量从2005年的429处压减至2007年的332处,按照国家、省政府三年整顿关闭规划,完成了2005年33处、2006年36处、2007年29处煤矿的关闭任务,并严格按照关闭矿井“六条标准”关实、关死。
  (三)技术进步
  依靠科技进步大大促进了煤矿技术面貌的改变,全省积极推广深孔爆破、光爆锚喷、锚杆支护、单体液压支护、安全监控系统等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效率,掘进工效达0.35米/工.日,比“九五”末提高约25%。省属煤矿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分别达30%和75%,矿井废水排放达标率95%。市、县地方煤矿根据我省煤炭赋存条件和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新型煤炭开采方法和方式,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和利用率。
  (四)综合利用
  2006年全省煤炭洗选能力575万吨/年、洗选量200万吨,原煤入选率达到12%。2006年全省型煤产量180万吨、配煤产量60万吨、水煤浆产量15万吨。2006年全省煤炭资源回收率为35%、煤矸石利用率约35%。省属煤矿的矿井水有约35%在处理后回用,矿井水基本达标排放。省煤炭集团公司建成2×50MW燃无烟煤矸石的安溪煤矸石发电项目,每年可利用煤矸石31万吨(相当于6.5万吨的标准煤),每年可减少土地占用约18亩,较好地保护了矸石山下方的耕地和水源,进一步防止了矿区水体污染,环境与社会效益显著。
  (五)安全生产
  各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加快煤矿安全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加大监管、监察力度,开展煤矿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浪费资源的煤矿,取缔非法煤矿,支持煤矿企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促进了煤矿在安全方面的持续投入。全省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1年的6.78人降至2007年的1.58人,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
  (六)生态环境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正确引导煤炭生产企业维护矿区生态环境。2006年,省煤炭集团公司下属的五个煤炭生产企业对矿井水、煤矸石、工业污水和工业粉尘的综合治理基本达标,对矿井水和煤矸石的平均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35%和55%,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约1000万元。市、县地方煤矿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实行矸石山筛煤回收利用、矿井水沉淀、煤矸石筑路与回填等方法,充分利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矿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三、主要问题
  (一)资源赋存条件差,勘探投入不足,资源保障不容乐观
  我省煤田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曲发育,煤层稳定性差,多为极薄至薄煤层,井田面积小,资源呈零星块段分布,资源储量少,井型规模小,开采难度大。现有矿井保有储量及后备资源区大多埋藏较深或地质构造复杂,建井投资和生产成本都将大大提高。勘探投资风险大,勘探投入不足,后备基地比较缺乏。
  (二)煤矿单井产能偏小,技术装备水平较低
  全省332处煤矿中,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煤矿数量和产量占大部分,其中市、县地方煤矿平均每处的产能仅为3.6万吨/年,煤矿单井生产能力偏小,导致办矿水平低,存在一定的破坏和浪费资源现象。部分矿井装备和技术条件还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如小煤矿存在的板车运输、使用低等级提升绞车、未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和“三条线”等现象。
  (三)全省煤炭自给率正逐年下降,进省煤炭的产地来源、运输及码头接卸能力面临较大压力
  2007年我省消费的煤炭中,自给率34.5%,比2001年下降了约22个百分点。原有山西、内蒙、河南等地传统煤炭市场可供量的增加跟不上我省煤炭需求量的增加,大部分需求增量要靠开拓新市场,特别是国外市场。我省现有可接卸煤炭的泊位中,深水泊位较少,随着我省临港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运输、接卸和储存面临较大压力。
  (四)煤矿职工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的文化和综合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矿井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2006年,全省煤矿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占7%。省属煤矿技术人员占12%,市、县地方煤矿技术人员仅占1.5%。市、县地方煤矿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以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农民为主,大部分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文化素质低,导致矿井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很难适应煤矿这种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

第二部分 煤炭供需预测分析

  一、消费现状
  从2002年至2006年,全省煤炭消费量由3073万吨升至5226万吨,年均增长14.2%,其中无烟煤消费量由1589万吨升至2050万吨;烟煤消费量由1483万吨升至3176万吨。预计2007年全省煤炭消费量约5500万吨,其中无烟煤消费量2100万吨,烟煤消费量3400万吨。“十五”期间福建主要用煤行业消费煤炭变化情况见图1:

  图1 福建省2001~2005年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量变化情况图

  2002-2007年福建主要用煤行业消费煤炭情况见表1:

  福建省2002~2007年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情况表
  表1                             单位:万吨

行业名称

煤炭种类

2002年实际

2003年实际

2004年实际

2005年实际

2006年实际

2007年预计

全省

合 计

3073

3603

4100

4733

5226

5500

无烟煤

1589

1741

1850

1930

2050

2100

烟 煤

1483

1862

2250

2803

3176

3400

电力

小 计

1367

1764

2140

2410

2710

3000

无烟煤

346

428

485

450

510

530

烟 煤

1021

1336

1655

1960

2200

2470

建材

小 计

401

526

639

789

820

840

无烟煤

281

354

425

490

520

540

烟 煤

120

172

214

299

300

300

轻纺

小 计

490

479

524

505

495

440

无烟煤

305

294

345

317

307

290

烟 煤

185

185

179

188

188

150

石化

小 计

317

329

368

472

495

500

无烟煤

263

270

305

352

352

360

烟 煤

54

59

63

120

143

140

冶金

小 计

149

162

204

299

458

490

无烟煤

54

57

75

75

125

160

烟 煤

95

105

129

224

333

330

民用

小 计

266

258

150

216

206

190

无烟煤

266

258

150

216

206

190

烟 煤

0

0

0

0

0

0

其它

小 计

81

85

75

42

42

40

无烟煤

74

80

65

29

30

30

烟 煤

7

5

10

13

12

10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