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煤炭生产开发三年规划的通知
(闽经贸能源〔2008〕709号)
各设区市经贸委(经委、经发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省煤炭集团公司:
现将《福建省煤炭生产开发三年规划》(2008~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八年十月十七日
福建省煤炭生产开发三年规划
(2008~2010年)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八年十月
前言
一、编制意义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煤炭仍是我国和福建省的主要能源。福建省是缺煤省份,煤炭资源少、煤质特殊、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编制《福建省煤炭生产开发三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提高福建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确保煤炭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对煤炭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方针,结合福建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具体依据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
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安监总局等十二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6〕82号)
4、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
关于印发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593号)
5、国家发改委《煤炭产业政策》(2007第80号公告)
6、
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2006年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47号)
7、国家发改委《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8、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文〔2006〕513号)
9、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闽政文〔2006〕608号)
10、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厅等部门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办〔2007〕99号)
11、福建省“十一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
12、福建省“十一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13、福建省“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
14、福建省“十一五”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15、福建省“十一五”冶金工业发展规划
16、福建省“十一五”石化产业发展规划
17、福建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18、福建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
三、编制原则
基本原则是坚持安全生产、有序开发、总量控制,以建设骨干矿井为主线,扶持重点煤炭企业,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改善煤矿安全和矿区生态环境状况,形成合理保护、强化节约、规范有序的资源开发秩序和监管体系,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四、期限和基准年
规划期限为2008~2010年,规划基准年为2007年。
目录
第一部分 煤炭工业基本情况
一、概况
二、生产开发情况
三、主要问题
第二部分 煤炭供需预测分析
一、消费现状
二、需求预测
三、自产煤供给预测
四、供需平衡
第三部分 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产能规划目标
三、产业结构调整
四、煤炭开发建设
五、资源勘查与配置
六、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七、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八、职工素质和生活保障
第四部分 主要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 煤炭工业基本情况
一、概况
截止2007年底,全省合法煤矿(指六证齐全煤矿,以下简称煤矿)332处,2007年全省煤炭产量为2086万吨/年,其中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省煤炭集团公司,其所属煤矿统称为省属煤矿)28处,煤炭产量489万吨/年,占全省产量的23.4%;市、县地方煤矿(含乡镇私营矿,下同)304处,煤炭产量1597万吨/年,占全省产量的76.6%。截止2007年底,全省保有资源储量约11.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约4.3亿吨),全省预测区可利用资源量约7亿吨,预计我省煤炭可采期约30年。
全省煤炭消费量由2002年3073万吨增至2007年5500万吨,年均增长13%;2007年消费无烟煤(含漳平贫瘦煤,下同)2100万吨,消费烟煤3400万吨。电力行业一直是煤炭消费的大户,其它行业消费量排序依次是建材、冶金、石化、轻纺、民用。2007年调入煤量约3600万吨,其中调入的烟煤主要来自山西、内蒙、河南、山东、陕西、安徽,还有部分由国外进口;调入的无烟煤主要来自越南、朝鲜和我国的山西、河南和贵州等省。
煤炭在我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要比例,近几年,电力、钢铁、建材等新建项目陆续投运,煤炭消费需求在未来3年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0年内我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会改变。煤炭是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生产开发情况
(一)生产建设
“十五”期间,全省煤炭产量从2001年的1400万吨增至2005年的1800万吨,年均增长约8.5%;2006和2007年全省煤炭产量分别为1773万吨和2086万吨,基本满足了经济发展对本省自产煤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