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商部门负责指导市场举办者建立经营户信用评价体系,监督市场举办者开展索票索证工作,对不履行农产品准入义务、违反不合格农产品处置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管。
4.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经营主体采购食用农产品的规范化、索票索证制度等的监管与指导。
5.质监部门负责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采购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中执行标准和操作规范的制订、审核与发布工作。
6.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7.财政、公安、食品药品监管和新闻宣传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配合与支持。
五、工作措施
(一)落实举措,完善制度。市政府与各区县(市)、各区县(市)与乡镇(街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目标责任状,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餐饮业等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考评制度,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加大投入,保障运行。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中,要安排必要的财政专项资金,增加对检测设备、检测试剂等的投入,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控制所需检测设备的投入,视同工业、农业技改投入,列入同级财政专项予以安排。要配齐配强管理人员,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三)强化检测,加大监管。要充分运用检测手段,提高农产品安全程度。要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生产准出检测、批发市场入市检测和农贸市场(超市)售前检测的三级检测体系,增加检测量和频率,形成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和超市自检、批发市场批检、农业部门抽检、有关部门监测的检测监控链。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加大行业内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生产经营不合格农产品的查处力度,严格实行不合格农产品退市机制,提升监管效力。
(四)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进一步落实职责,强化责任追究机制,严把市场“凭证(卡)进场、凭票据出场、采购索取票证”准入关和采购进货关。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各环节有效衔接的要求,制订本部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施方案,并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五)集成信息,共享资源。按照追溯制度要求,建立农产品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和网络查询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管理监督体系及工作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各体系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开展业主创建质量信用体系活动,树立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责任人意识。建立违法行为信息披露制度和有奖举报机制,营造公众参与的群众性监督氛围。开展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大名牌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营销氛围,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