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
领域
| 项目名称
| 主要内容
| 实施主体
| 备注
|
牵头部门
和单位
| 配合部门和单位
|
一
金
融
改
革
创
新
| 1.建设金融交易平台
| (1)推动设立全国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
| OTC研究小组
| 天津证监局、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滨海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2)打造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品牌,建立国际化、常设直接投融资平台。
| 市金融办
| 市滨海委
| |
(3)在产权交易中心开展私募基金和债券交易试点。
| 产权交易中心
| 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市国资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4)进行石油化工、钢材、煤炭及棉花等商品远期合约交易试点。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商务委、市金融办、保税区管委会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2.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金融环境
| (1)积极推进新的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做好股权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等。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滨海委、市金融办
| 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
|
(2)开展社保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先行试点。
| 市金融办
| 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
|
(3)开展房地产、高速公路、码头、电力等资产证券化业务。
| 市金融办
|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国土房管局、人行天津分行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4)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 市金融办
| 市发展改革委、市滨海委、市工商局、人行天津分行
| |
(5)规划建设于家堡金融商务区。
| 塘沽区政府
| 市金融办、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滨海委
| |
二
涉
外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 3.推进东疆保税港区制度创新
| (1)创新东疆保税港区口岸监管、行政审批、贸易投资、税收政策等管理方式,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试行船舶特别登记制度,研究建立与船舶基金相关的中大型船和特种船的中国船旗制度、免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制度,研究开展离岸金融保险租赁业务。
| 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天津港集团
| 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办、市交委、市财政局、市滨海委、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天津边检总站、天津海事局、天津外管局等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2)按照“三分离”的原则,先行企业外汇交易清算结算业务试点,开展离岸金融业务。
| 市金融办
| 天津外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滨海委、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天津港集团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3)争取开通与台湾的直航货轮和班轮。
| 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天津港集团
| 市交委、市台办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4.建设辐射并带动“三北”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全面连接东北亚经济圈的国际物流运营中心
| (1)在腹地省市建设16个无水港,实现港口功能、电子口岸功能、保税功能互为延伸,形成以东疆保税港区为龙头的保税物流体系。
| 天津港集团、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
| 市交委(口岸办)、市滨海委、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天津海事局
| |
(2)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异地报关、异地报检、口岸放行”的监管体制。
| 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
| 市交委(口岸办)、市滨海委
| |
(3)实现京津空港口岸直通,完全开放天津空港货运第五航权。
| 市交委(口岸办)
| 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滨海国际机场、市发展改革委、市滨海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三
土
地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 5.创新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模式
| (1)建立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体系,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管理。
| 市国土房管局
| 市滨海委
| 国家部门支持
|
(2)试行土地利用指标“近期用地总量一次核定,用地指标额度集中下达,供地时序阶段调整”的制度。
| 市国土房管局
| 市滨海委
| 国家部门支持
|
(3)采取“宅基地换房”形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 市发展改革委
| 市国土房管局、市滨海委
| 国家部门支持
|
(4)改革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制度,推行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分离试点。
| 市国土房管局
| 市滨海委
| 国家部门支持
|
6.探索海洋开发利用和耕地保护的有效方式
| (1)创新海洋开发与管理方式,争取国家支持围海造陆、开发利用盐碱荒地不纳入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
| 市国土房管局
| 市海洋局、市滨海委
| 国家部门支持
|
(2)探索开展耕地异地占补平衡试点。
| 市国土房管局
| 市滨海委
| 国家部门支持
|
四
科
技
体
制
改
革
| 7.加快滨海高新区制度创新
| (1)建立部市共建、区企合作、区院(校)合作机制。争取国家批准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区及更名,修改管理条例,列入科技部世界一流园区试点。
| 市高新区管委会
| 市科委、市滨海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2)推进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使滨海新区成为我国生物医药研发转化基地和高技术产业赶超战略示范区。建设中关村滨海高新区科技园。
| 市高新区管委会
| 市科委、市经委、市滨海委
| |
8.完善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
| (1)建设生物医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重大科技研发转化平台。组建现代中药、软件、新能源、节能减排、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产学研联盟。在整合与创新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构建新区层面统一的科技政策。
| 市科委、市滨海委
| 市教委、市经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高新区管委会、市开发区管委会、保税区管委会
| |
(2)发挥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发展专业性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机制。
| 市滨海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金融办
| |
(3)建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认证制度。
| 市知识产权局
| 市滨海委、市工商局、市版权局、市编办、市科委
| |
(4)设立实施“滨海新区引智专项”。建立天津滨海国际人才市场。实行人才全球招聘制度、兼职制度和“绿卡”制度。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 市人事局
| 市滨海委、市公安局、市教委、市外办、市科委、市高新区管委会
| |
五
企
业
改
革
和
发
展
民
营
经
济
| 9.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1)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公司大集团。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市国资委
| 市经委
| |
(2)建立滨海新区统一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快推进泰达控股公司、天保控股公司等企业的改革。
| 市滨海委
| 市国资委
| |
10.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1)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20条意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支持新建民营企业园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 市工商局(市个私办)
| 市发展改革委
| |
(2)推动以培育成长型、创新型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实施。
| 市经委(市中小企业局)
| 市农委(市乡镇企业局)、市工商局(市个私办)
| |
六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 11.建立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滨海新区管理体制
| (1)按照统一、协调、精简、高效、廉洁的要求,制定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和完善《天津滨海新区条例》。
| 市滨海委
| 市政府法制办
| |
12.创新财税支持政策
| (1)争取在滨海新区开展服务业流转税改革试点和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试点。
| 市财政局
| 市滨海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七
规
划
和
城
市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 13.改革城乡规划编制和城市管理模式
| (1)建立滨海新区城乡规划编制统一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联系的机制。
| 市滨海委
| 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
| |
(2)探索城市设计规范化、法定化编制和审批模式,做好重点区域和项目的城市设计。
| 市规划局
| 市滨海委
| |
(3)整合部门职能,统一管理标准,实行重心下移,深化城市管理改革,建立道路交通、环境保护、水务管理、景观绿化、市政环卫等一体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 市滨海委
| 市市容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水利局
| |
14.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
| (1)开放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市场,实行特许经营制度,探索发行市政建设债券,采用BT、债券、信托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新区建设资金。
| 市滨海委
| 市建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八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 15.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制度
| (1)建立“十二镇五村”示范镇社区化管理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居民就业、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
| 市发展改革委
| 相关区县政府
| |
(2)研究制定取消农业户口、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医疗等政策,在塘沽区进行试点,逐步推广。
| 塘沽区政府
| 市农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委、市建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滨海委等
| |
(3)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在东丽区进行试点,逐步推广。
| 东丽区政府
| 市农委、市滨海委
| |
九
资
源
节
约
和
环
境
保
护
制
度
创
新
| 16.建立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1)支持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业务创新,开展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排放权交易试点。
| 市金融办
|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委、市环保局、市滨海委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2)建立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开展滨海新区区域战略环评,创新滨海新区环境准入机制和监测预警体系。
| 市环保局
| 市滨海委
|
|
(3)规划建设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努力建成高度生态环保、产业链条衔接、沟通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价值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 静海县政府
| 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经委
| |
17.推进中新生态城制度创新
| (1)创新生态城项目管理、建设管理、规划管理、环境管理、社会管理、财税管理等体制机制。争取国家支持在行业准入、项目审批、税收返还等方面进行扩权试点。
| 中新生态城管委会
| 市滨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教委、市规划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政府法制办等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十
社
会
改
革
| 1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1)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城乡社区(村)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实行全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和社区(村)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的销售,建立药品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 市卫生局
| | |
(2)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积极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
| 市卫生局
|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19.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 (1)全面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市教委
| | |
(2)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重点,积极发展中外合作办学。
| 市教委
| | 国家发展改革委协调、部门支持
|
20.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 (1)多渠道融资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筹备建立国家级动漫产业示范基地。
| 市文化局
| | |
(2)全面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 市文化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