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岩市畜牧业2008-2010年发展规划和龙岩市生猪产业2008-2010年发展布局规划的通知
(龙政综〔2008〕3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牵头制定的《龙岩市畜牧业2008-2010年发展规划》、《龙岩市生猪产业2008-2010年发展布局规划》已经龙岩市第三届人民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龙岩市畜牧业2008-2010年发展规划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畜牧养殖产值67.1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7.4%,畜禽产品加工业产值13.98亿元,肉蛋奶总产量39.61万吨,生猪出栏424万头(如按统计调整前的数字则为602万头),兔出栏606.1万只,家禽出笼2810万羽。农民来自畜牧业现金收入1849.43元,占农民现金收入的29.6%。畜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畜禽养殖污染、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为规范畜禽生产行为,保护环境,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畜牧业,加快推进海西生态畜牧业强市建设,根据市政府第二十一次常务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畜牧业实际,特制定龙岩市畜牧业2008-201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现代畜牧业发展,坚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发展畜牧业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制定区域布局规划,优化产业内部结构,限制污染大的耗粮型生猪产业,大力发展污染小的节粮型家禽和草食动物;坚持走品种优质化、养殖生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加工化和经营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全面提升畜牧业产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努力建设海西生态畜牧业强市。
(二)目标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装备现代、养殖标准、加工增效的海西生态畜牧业强市。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到2010年,全市年出栏生猪控制在658万头内(如按2008年6月统计调整数字则控制在480万头以内),家禽出栏5800万只以上,肉兔出栏800万只以上,肉蛋奶总产50万吨以上,畜牧业养殖产值87亿元以上。
畜产品加工水平全面提升,品牌带动效应明显增强。2008年实现畜牧业加工产值20亿元,2009年28亿元,2010年35亿元。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名牌畜禽产品。
养殖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到2010年,全市禁养区内生猪养殖业全部退出,禁建区内不达标养猪场全部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率达90%以上,生态养殖率达70%以上,生猪养殖对环境和水体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在优化生猪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我市优势特色的家禽业和肉兔业,积极发展牛、羊和珍稀畜禽业。力争到2010年,家禽年出栏量比2007年增长一倍以上,肉兔出栏量比2007年增长120%以上。
畜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到2010年全市畜牧业规模化水平达到80%,全市建设90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占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规模场的76.4%,并建立生猪质量可追溯体系。
动物防疫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不暴发和流行重大动物疫病,生猪和家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6%和13%以内。全市畜禽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全面形成,到2010年,无公害产地或畜产品认证场(户)达1000户。
养殖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畜牧业“五新”推广工作取得新成效。到2010年,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先进养殖技术在规模化畜禽场中普及率达8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环境优先,建设生态牧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生态,扎实推进生态畜牧业强市建设,要以九龙江、汀江流域养猪业污染治理为重点,在全市全面开展新一轮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市规模养殖场和九龙江、闽江、梅江龙岩段流域及汀江流域全部养殖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1、实行总量控制。根据“禁养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以下简称“三区”)划分和土地资源可载畜量,科学规划各县(市、区)和乡(镇)生猪最大载畜量(见《龙岩市生猪产业2008-2010年发展布局规划》),各县(市、区)、各乡(镇)生猪出栏量不得超出已制定的生猪最大出栏量。已超出的必须采取缩减规模或关闭猪场等形式,于2010年12月底前完成压缩超出载畜量的任务。
2、制定布局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非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容量原则,制定市、县、乡三级生猪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规划市、县、乡生猪出栏总量规模,科学划定县、乡、村生猪业区域布局的“三区”范围,明确“三区”污染治理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猪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落到实处。
3、严格审批程序。各地要严格按照养殖场建设的审批程序进行。严格执行养殖业发展布局规划和新建养殖场审批制度,凡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的,在符合养殖业发展布局的前提下,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管站负责审核是否符合“三区”规划,经村委会、乡镇政府同意后,再依次报县级规划、国土、林业、畜牧、环保等部门依法审核,最后报县(市、区)政府批准。
4、强化“三区”治理。通过强化属地管理、落实治理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和强化督促检查等机制,确保“三区”治理目标的实现。
(1)禁养区不得新建和扩建生猪养殖场,现有的养猪场必须于2009年9月底前关闭搬迁。
(2)禁建区不得新建和扩建生猪养殖场,取缔违章建设的养殖场,对原已建成的养猪场无条件治理或治理不达标的必须于2009年12月底前关闭拆除。
(3)适度养殖区取缔违章建设的养猪场,区内已建养殖场必须按每头存栏猪配备0.4立方米沼气池、6㎡生化塘的要求或采用洛东生物发酵床技术等,实行“牧沼果”“牧沼草”等生态养殖,有效削减污染量,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区内严格限制新建扩建养殖场,对新建养猪场实行严格审批制。
(4)龙津河流域2008年底前完成上游乡镇(街道)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清查整治,2009年底前完成新罗区其它乡镇(街道)存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清查整治,对到期无法整治到位的一律予以关闭取缔。
5、全面推广先进治污技术。采取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大力推行“牧沼草”、“牧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广沼气工程和固液分离技术,大力引导推广生物发酵床垫料养殖“零排放”治污措施。大力扶持发展以生猪排泄物为主的生物有机肥厂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农民使用有机肥。
6、加大属地管理和依法治污力度。要强化属地管理,建立以县(市、区)、乡(镇)政府为主的养殖业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把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列入市对县(市、区)、县(市、区)对乡(镇)党政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依法治污。国土、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养殖场用地、林地审批管理。环保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新、改、扩建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估审批及环保“三同时”管理,对“未审批先建设”的养殖场,应依法予以处罚或予以关闭,同时,要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排污达标情况督查控制,对违规超标排放养殖场依法收取排污费。要强化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养殖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对未批建设的养殖场要坚决予以依法取缔,特别是对违法在禁养区和禁建区内抢建养殖企业的,要坚决予以强制拆除和行政处罚。
(二)优化牧业结构,做优特色产业。实施优势畜产品产业带动战略,是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选择。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充分利用我市地方畜禽优良品种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绿色畜牧业和生态畜牧业,培育壮大无公害生猪、白羽肉鸡、白羽半番鸭、河田鸡、连城白鸭、槐猪、肉兔、山麻鸭、象洞鸡等特色畜禽产业,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畜禽产业带。
(1)以森华公司肉类加工为龙头,以新罗、永定、上杭、武平、长汀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改造提升900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年出栏无公害生猪300万头。
(2)以森宝公司为龙头,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发展以新罗、武平、漳平、永定、上杭为主的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基地,到2010年,建设商品基地场30个,养殖专业户1000个,年出栏白羽肉鸡3000万羽。
(3)以新罗区红龙禽业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新罗、永定、漳平大力发展白羽半番鸭规模养殖场,到2010年,建设商品规模养殖场200个,年出栏白羽半番鸭1000万羽。
(4)以上杭槐猪国家级原种场为龙头,引导扶持农户发展槐猪生产,新建扩繁场2个,发展槐猪规模养殖户12户,年出栏商品槐猪2万头。
(5)以长汀县远山河田鸡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加强河田鸡保种场和育种场建设,大力发展河田鸡生态标准化养殖,提升河田鸡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到2010年,发展河田鸡生态养殖户500户,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200个,年出笼河田鸡470万羽。
(6)以武汉精武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采取“加工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带动连城白鸭基地发展,到2010年,建设商品白鸭基地(场)200个,养殖专业户500个,年出栏连城白鸭380万羽。
(7)以连城种兔基地为核心,以引进肉兔加工出口企业为龙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发展以连城、永定、长汀、上杭、武平为主的肉兔产业发展基地,到2010年,建设规模肉兔商品基地场20个,肉兔养殖专业户1000户,年出栏肉兔800万只。
(8)以龙岩市山麻鸭原种场为核心,引进蛋品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龙头带动,大力发展山麻鸭养殖基地和养殖专业户,到2010年,建成年出栏2000万羽的种苗基地,其中外销鸭苗1000万羽以上,建立规模山麻鸭养殖场100个,养殖专业户500户,年存栏山麻鸭200万只,年产商品蛋4万吨。
(9)大力发展象洞鸡果园生态标准化养殖,到2010年,发展象洞鸡生态养殖户350户,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150个,年出笼象洞鸡150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