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消防支队:负责应对饮用水源突发事件中的抢险、救援处置工作。
市财政局:根据有关规定安排应急工作所必需的通讯和信息化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具、应急交通工具等经费,确保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市建委:负责协调和指导供水部门做好涉及饮用水源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工作,确保城市供水正常运行。
市交通局:负责保障便捷畅通的应急交通运输渠道,组织提供群众紧急疏散的交通工具、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
市水利局:负责辖区内污染区域相关水源地水资源的合理调度。
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为地方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市农业局:负责对饮用水源地发生鱼类污染中毒事件进行现场监督、监测和综合分析,对渔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恢复提出处理意见,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市民政局:负责根据事故危害和受损害程度,做好符合救援条件的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工作;配合作好死亡人员的遗体处理工作。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和配合开展由饮水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及时做好突发污染事故现场抢救气象信息提供、发布等工作。
市供水企业:负责调度和保障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群众饮用水供应工作,制定水体污染后应急处置措施,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的安全。
事件发生单位:负责疏散人员,关停设施,启动单位应急预案,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应急措施,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2.3 应急队伍
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主要由公安、民政、消防、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水利、卫生防疫和供水企业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为:到达现场后首先组织应急人员救治病人,疏散、撤离、安置受威胁人员;对事故开展调查和分析,包括污染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污染来源、污染物、污染途径、波及范围以及发生后当地处理情况,形成调查意见;根据污染特点,判断污染种类,进一步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对事发地周边水域进行水质监测。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明确与市级机构相对应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3 预防与预警
3.1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