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键技术措施
1、培肥地力。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途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
2、精播、半精量播种。运用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大穗型品种,基本苗13万~18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3~2.5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0倍,每亩穗数30万~33万,每穗粒数45~47粒,千粒重48~52g,穗粒重2.3g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0万~12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亩穗数45万~52万,每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5g左右,穗粒重1.5g以上。
3、氮肥后移。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4、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地块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14~16公斤,磷(P2O5)8~10公斤,钾(K2O)7.5~9公斤,硫酸锌1公斤。
5、控旺、延衰。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亩分蘖数超过80万、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时镇压,结合叶面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控制旺长。
6、防病治虫。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六、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和技术小组
省里成立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省农业厅王培泉副厅长任组长,省农业厅生产处解洪起处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曲召令站长、有关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及项目县(市、区)农业局分管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技术小组依托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由山东农业大学于振文院士任组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徐兆春研究员任副组长,省农科院作物所黄承彦研究员、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省农技推广总站鞠正春研究员、有关市农业局(农委)农技站长及项目县(市、区)农技站长为成员。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各示范县(市、区)建立相应机构,要注意吸收项目区中相关乡(镇)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