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内容
(一)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以本市二麦主推品种为主体,结合各实施点茬口特点和种植习惯与种植方式,合理搭配品种,积极示范推广品质优、丰产性与稳产性好、抗逆性强等综合性状优良的适宜当地种植的大穗、大粒型高产、优质品种。小麦品种主要包括熟期早、高抗白粉病的“扬麦11”、“扬麦16”等,适当搭配种植增产潜力大,但熟期迟的“罗麦8号”;大麦品种主要包括“花22”、“花30”、“沪麦16”、“申麦1号”等。麦子品种应结合补贴政策,实行统一供种,确保种子质量,提高优质良种覆盖率,各实施点良种覆盖率要达到100%。
(二)集成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品种是夺取二麦高产的基础,栽培技术则是品种高产的决定因素。各实施点在选择恰当品种的同时,应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采取针对性的高产栽培技术,通过技术集成配套、示范应用,形成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重点集成应用适期早播壮苗早发技术,精播减苗控制群体起点技术、扩库增源科学施肥技术、二麦病虫草渍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全面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栽培,在集成中求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与各品种相匹配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增加二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效果。
1、适期早播,促壮苗早发技术。根据“小寒”节气达到5叶带2蘖的冬壮苗指标要求,通过适期早播(小麦播种期稻收后-11月15日前;大麦播种期11月初-11月15日),充分利用冬前宝贵的热能资源,促进低位分蘖的发生和根系的生长,为二麦大穗的形成和成穗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2、精播减苗,控制群体起点技术。针对二麦大穗大粒型品种特性,以减少基本苗数,压缩群体起点,减少无效分蘖,改善群体质量为重点,建立合理的茎蘖动态,充分挖掘个体产量潜力夺取高产。在足穗的基础上主攻大穗大粒,提高二麦成穗率。根据不同播种方式和品种特性,确立个、群体调控指标,围绕三大环节,落实调控措施。
一是构建合理群体起点。在适期播种前提下,小麦亩播种量9-10公斤,基本苗控制在15-18万;大麦亩播种量10-12.5公斤,基本苗控制在18-20万。蔬菜、西瓜等肥力较好的旱茬田用种量7.5-8公斤。早播宜稀,迟播宜密。
二是合理调控群体高峰。二麦通过培育壮苗、科学施肥等技术措施,控制群体高峰,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小麦高峰苗控制在预期苗数的2倍,茎蘖成穗率要求达到60%左右;大麦高峰苗控制在预期苗数的2倍,茎蘖成穗率要求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