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意见
(陇政发〔2008〕8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为了深入贯彻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07]97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马铃薯产业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08〕73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1.基本思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解决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保证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为重点,突出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进一步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创立品牌,健全网络,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将陇南建成全省一流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及菜用型和加工型马铃薯综合生产基地。
2、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左右,良种率达到90%以上,实现良种自繁自供并逐步覆盖周边地区。在武都、宕昌、西和、礼县各新建1条2万吨食品级精淀粉生产线;在武都新建1条1.5万吨薯片生产线;在西和县建成2.5万吨薯条生产线;建成宕昌万吨氧化淀粉生产线;建成礼县万吨阳离子淀粉生产线。马铃薯商品量达到269.2万吨,商品值14亿元,若每公斤马铃薯通过流通增值按0.06元计,实现流通增值1.6亿元。2006-2010年,五年累计种植马铃薯840万亩,总产马铃薯1548万吨,实现总产值76.4亿元,平均亩产量1843公斤,平均亩产值910元。农民年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纯收入达到250元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应用率。
1、新品种引进示范
(1)新品种引育:以引为主,引育结合,推广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早熟菜用型品种12个:抗疫白、早熟180、早大白、富邦10号、金冠、费乌瑞特、夏波蒂、中薯3号、青薯168、LK99、克新6号等。加工型品种5个:大西洋、内薯3号、斯诺登、夏波蒂、尤金等。高淀粉品种10个:内薯7号、蒙薯9号、高原7号、陇薯3号、陇薯6号、秦芋30号等品种。利用市农科所马铃薯育种优势,加大专用型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选育出高淀粉品种1-2个,菜用型品种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