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规模养殖为重点,发展养殖小区。把建设和发展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作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大用邦杰的“五合一”、陈州华英的“五统一”和“返租承包”、金丝猴集团的“企业建场、租赁经营”和“合资建场、分户饲养”等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逐步引导养殖农户“退出庭院、退出村庄、退出散养,进入小区、进入标准化、进入大市场”,努力做到规模养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规模养殖与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规模养殖与沼气工程相结合。为鼓励发展规模养殖,每年选出80个新建的达到省定标准的规范化养殖小区作为示范点,对每个示范小区市、县级财政给予相应补贴,用于小区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及沼气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水电价。至2011年底,全市组建年出栏50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集团3个,年出栏2000万只以上的养禽集团2个,中型以上规模养殖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发展到1000个。同时,把奶业发展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新兴产业,积极兴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引进、扶持和壮大乳品加工企业,2011年底全市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
6、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推行健康养殖。对新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从选址和建场入手,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设计,力求做到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生活区、污物处理区分开,符合动物防疫条件,饲养工艺、免疫程序和投入品使用符合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有计划的改造原有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对畜牧业投入品和饲养环节的监管。推广和应用无公害养殖技术,引导养殖企业生产优质、安全、无公害畜产品,从源头上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积极组织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2011年全市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企业全部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
7、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鼓励已建沼气池农户积极补栏,充分利用好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资金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每年每县新上沼气工程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规模养殖企业不少于20家。鼓励和扶持大型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在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中,大力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努力减少养殖污染,力争2011年全市大中型养殖企业实现无污染达标排放。
三、强化科技对现代畜牧业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