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养殖业生产,增加肉类食品供应。紧紧抓住国家扶持生猪生产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强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和政策性保险工作,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加快养殖业发展。认真开展“三项行动”,即:蓝耳病、猪瘟、口啼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监测防控行动,养殖业生态环境维护行动,技术人员与重点基地挂牌定点服务行动。抓好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技术服务工作,提高养殖业发展质量。狠抓“七项建设”,即:生态畜牧小区建设、瘦肉型猪基地建设、牛改项目基地建设、土鸡草禽与特种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四大良种猪场建设、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建设、网箱与工厂化养鱼基地建设,提升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特色化水平。
3.大力促进油料生产,加快高效经济作物发展。一是积极组织实施国家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开展油料“321”高产创建活动。即:创建亩产300公斤的花生、200公斤的油菜万亩示范片、100公斤的芝麻千亩示范片,进一步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二是增加经济作物比重。重点围绕“果、菜、油、药”等基础性强、优势突出的产业,做大做好“八大产业基地”,即:以塔桥为中心的南方早熟梨基地,以龙虎山为中心的天师板栗基地,以小英、杨溪为中心的葡萄基地,以雷溪为中心的大棚西瓜基地,以雷溪、锦江、夏埠等乡镇为中心的蔬菜产业基地,以刘垦为中心的花生产业基地,以黄庄、塘湾等为中心的中药材产业基地,以周坊、塘湾为中心的食用竹基地。三是围绕油料及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积极开展“六大行动”,即:“一村一品”121行动,亩产出万元果园创建行动,品牌与绿色、有机基地创建行动,“猪沼果(菜)”生态模式推广行动,农产品加工升级增值行动以及标准化生产与安全化食品行动。
(四)强化“四项措施”。
1.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把落实惠农政策作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认真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权证的换发、补发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落实,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切实维护农民的切身权益。全面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油菜良种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惠农政策,为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
2.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快畜牧管理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及种子体制改革的后续工作。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总要求和“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突破村一级、延伸组一级”的思路,进一步健全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枢纽、乡镇(区域)农业综合站为骨干、村级服务组织为桥梁、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四级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理顺管理体制,增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的创新。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做到乡有专家挂点,村有技术员指导,农户有示范点带动的立体性技术服务网络,使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以及标准化生产有长足的进步。三是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电子政务为平台,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建立健全市、县、乡、村互联互通的农业产品市场、农业新技术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为农户、龙头企业、营销大户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开通12316农业系统公益电话,建立专人接听和专家及时解答制度,为农民更多地了解政策、科技、市场牵线搭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