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现“两个加快”。
1.加快推进农村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和阳光工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多方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兴建沼气池和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的积极性;加强科技指导服务和项目监管,大力推广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技术,加大“一池三改”力度,力求沼气池建设质量合格率达100%;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完成农业污染源普查;认真认定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围绕市县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加大转移就业力度,为工业园区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力争新建4000个农村户用沼气池,确保阳光工程培训0.75万人,力争1万人。
2.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认真贯彻落实《
鹰潭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鹰府发[2008]5号)精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平台,用足用活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资源特色优势,大力开展“一村一品”示范,着力打造亮点精品。二是建好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优质稻、瓜果、蔬菜、花生、生猪等优质农产品基地,推广“企业+基地+农户”订单模式,力争带动农户13万户,实现订单合同5亿元。三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进、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村各类人员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依法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开展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供应、农技推广等统一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能力。今年,各主导产业和基地都要引导农民建立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力争新建各类农业经济专业合作组织20家以上。五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组织引导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参加各类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知名度;认真做好企业品牌和绿色产品基地认证工作。
(三)突出“三个重点”。
1.稳定粮食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要稳定面积。用足用活粮食生产各项优惠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引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2008年粮食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55万吨以上。二要优化结构。加大优质高产新品种引进、培育、示范推广力度,建立5个超级稻示范点,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确保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三要提高单产。重点抓好“五大科技示范工程”,即: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工程30万亩,测土配方与有机质提升工程50万亩,密植增苗工程55万亩,病虫害综防工程60万亩,全程机械化示范工程35万亩。开展“四项服务行动”,即:“粮食高产创建”行动、“一五一”助农兴粮行动, “产供销技”链接行动以及农资专项打假行动。四要引导合作。大力发展种粮大户和种粮专业合作组织,推动粮食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合作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