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整合资源,联合攻关,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菌种质量评价、安全生产控制技术、工厂化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保鲜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创新和应用,为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健全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食用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食用菌科技人员向生产一线转移,帮助解决菇农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积极实施 “科技部门+基地+农户”、“科技部门+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提高科技在食用菌生产中的贡献率。
(四)抓市场培育。建立食用菌市场快速反应体系,密切关注国内外食用菌市场动态,做好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提高应变能力。加大食用菌功能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保健作用以及科学的食用方法,引导消费,扩大消费群体。实施品牌战略,把品牌化经营放在突出位置,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业外向度,积极支持食用菌外销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或食用菌博览会,建成多元外销出口市场,促进食用菌产品外销出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出口企业设置交流平台,引领开拓食用菌国内外消费市场。
(五)抓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带动。继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菇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加菇农收入。一要发展流通型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把菇农组织起来,推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二要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大力推进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和生物制药产品,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提高食用菌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三要发展外销出口型龙头企业,按外销出口质量要求组织规模化生产,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六)抓产品质量安全。一要大力宣传食用菌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二要建立健全食用菌标准体系。在现有国家、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制(修)订菌种质量、产品质量及检测方法等标准。三要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规模化生产发展较好的地方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四要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普及栽培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科学用药等关键技术。五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原辅材料、农药、保鲜剂等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加强食用菌产品质量的监测。六要积极开展认证工作。鼓励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申请有机、绿色、无公害 “三品”、HACCP或ISO9000等质量安全认证,促进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