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万庆良同志、梁耀文同志在全省一季度进出口形势分析会上讲话的通知


  (三)多重因素削弱企业低成本的出口竞争力。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以及新 “劳动合同法”实施等综合因素,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企业承受的压力不断增大。首先,人民币升值增加企业成本和不确定性。企业反映,人民币对美元加速升值,对出口影响排首位。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变动频繁,换汇成本难以控制,人民币升值因素占出口成本上升的近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企业与外商议价能力弱,通过涨价转嫁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要求用欧元及其他货币结算客商一般难接受,造成相当数量的企业亏损甚至倒闭。2007年我省一般贸易出口1050.1亿美元,按85%为美元结算,出口收汇率为96%,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为6.12%并分季度计算,2007年度人民币升值对我省一般贸易出口造成少收入195.2亿元,其中造成私营出口企业少收入92亿元;2008年按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5%测算,我省一般贸易出口将造成少收入524.5亿元,其中造成私营出口企业少收入将达253.4亿元。其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削弱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目前,我省大多数劳动密集的中小企业主要是靠低成本、低价格吸引客户,下调出口退税率,压缩了企业利润,削弱了竞争能力。2007年下半年因出口退税率调整全省企业出口成本增加130亿人民币。今年1至3月,调整出口退税的商品出口只增长3.6%,其中一般贸易出口下降了1.6%。第三,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加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成本上升。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上升15%以上,有的甚至达20%;同时 “劳动合同法”限定了工人的加班时间和规定购买社会保险,而工人希望加班来增加收入与企业超时加班需支付加倍工资,普通工人自身多数不愿意购买社保与企业必须全额购买社保的矛盾比较突出,加速了工人流动,造成企业招工用工困难。

  (四)综合成本全面持续上升。近三年我省工业发展成本上升50%。国际原油、粮食价格高企,带动国内成品油、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企业成本。以陶瓷生产企业为例,燃气占陶瓷生产成本比重达30%,2006年其上涨30-40%,2007年再度上涨30-40%,2008年没有回落迹象。电力供需趋紧,预计2008年全省最大供电缺口达800万千瓦。部分地区实行“开四停三”、“开三停四”,间接增加劳动成本。熟练工、高级技工缺口较大,节假日加班费倍增,消费品价格大面积上涨,推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综合成本全面上涨,使得企业已有订单难以顺利履约,新的订单不敢接,正常生产和出口受到影响。

  (五)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限制向我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及设备,扩大进口受阻。另一方面,一些西方国家叫嚣“中国威胁论”,对进口我国我省产品频繁发难。我国入世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频繁运用反倾销、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环保标准、劳工标准和反补贴调查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抑制中国产品的进入,发展中国家对我贸易立案也开始增多。入世以来,截至2007年底我省共遭受15个国家125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占同期全国案件总数的1/3,累计直接涉案金额50多亿美元,案件数量与涉案金额迅速增长。近年来,我省家具、各类鞋、海水产品等优势产品频繁遭遇贸易摩擦案。

  (六)我省产业和企业自身竞争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决定贸易发展方式,企业竞争能力决定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目前我省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脆弱,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大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产业链控制能力不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部分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缺乏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网络和国际经营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满足于一般的加工生产,主要靠比拼价格占领市场,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低。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