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发展。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认真落实市政府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平台建设,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尤其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严厉查处“吃拿卡要”行为,加大治理“三乱”力度,强化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打造以湄潭、凤冈、余庆为主的茶叶生产加工基地,以绥阳县、遵义县为主的辣椒产业加工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竹制品加工、畜禽加工、油脂加工和薯类加工转化。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申报和监管工作,大力扶持一批中小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六)加强领导,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加强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营造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大环境。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把握发展规律。继续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的思想不动摇,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挂帮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出台新型工业化目标考评办法,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落实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责任制,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奋力推进遵义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经贸系统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投入、创业、评价、激励四大机制,营造人才成长和创业良好环境。健全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社会和个人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建设投入机制。坚持实践锻炼、大专院校培训、外地挂职和考察学习等多措并举培训人才。充分用好项目载体,以项目培育人才,以项目引进人才,以项目留住人才。
3.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努力提高工业战线干部服务工业发展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工业经济知识,深入研究国家经济法规和政策,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应对工业经济复杂形势的能力。抓好对县、区(市)政府分管工业经济领导干部的培训。认真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调控能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