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现有基础,以新型工业化的理念集约开发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林木、电力、食品、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矿业、建材、轻纺三大传统产业。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旗舰”企业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走产业延伸、产业关联、产业集群的路子。开阔发展视野,主动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市域工业外向度。突出园区建设,以湖南怀化工业园为核心增长极,以县(市、区)园区为配套,致力于打造市域工业的发展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法律、咨询、会计、信息服务业,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全面实施农业优质化、特色化和标准化工程,着力发展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围绕龙头企业规划建设一批粮油、果蔬、林木、畜禽、中药材等农产品基地。积极培育休闲旅游农业、生物质产业和劳务经济,把现代农业建成多功能农业。加快完善农村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金融支持、信息咨询五大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三农”政策,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有序发展。
4、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依托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培育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突出中部主体(倾力打造洪江古商城、古黔城和芷江和平城为重点的中部旅游走廊,全力建设以鹤城为主的怀化游客集散中心),带动南北两翼(南部重点发展以通道侗族风情为重点的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北部重点发展以沅陵、溆浦历史文化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和山水旅游),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充分发挥文化对旅游的引领和提升作用,加大夜郎文化、福寿文化等文化内涵开发力度,实现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加大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策划包装开发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和市场营销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旅游交通可进入条件,打通与周边省市的对接通道,建立完善的立体化、全方位、开放式的旅游快速通道。注重横向联合,广泛开展区域旅游协作,促进客源互动、资源共享,使更多的客源和旅游产品进入怀化和周边的旅游精品线路,把怀化打造成国内外旅游的目的地,连接周边旅游的理想通道,使其成为国际旅游的新看点、国内旅游的新热点、湖南旅游的新增长点。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