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交通服务领域的文化建设。倡导优质服务理念,将文化融入交通服务领域的各个结点。坚持以文化提升创建,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示范窗口、文明公路(航道、客运线)、群众满意基层站所等各类创建载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推动交通服务向特色服务、品位服务和人文服务发展;坚持以品牌升华服务,培育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融为民宗旨、惠民意识、价值理念、人本精神、服务质量、社会信誉于一体的服务“精品”;引导交通服务单位探索文化体系建设,提炼职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体现社会责任意识并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制定体现价值理念的员工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以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建成一批交通文化建设的示范单位。
(五)推进职工文化生活的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科学生活观,将文化渗透到职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制度,适时组织全市交通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和成果交流,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乐趣和一种生活,全面提高交通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兼顾不同群体的多样性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愉快、生动活泼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建立完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场所设施,以各种寓教于乐的集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创造力,构筑和谐氛围,培养团队意识,提高交通人的生活品质。
三、杭州交通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交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基础性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常议常抓;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动干部职工将价值理念转化为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分管领导组织协调,行政、人事、宣传、工会等部门具体负责,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交通文联的平台作用,形成整体互动的文化建设格局。
(二)明确职责。市交通局负责行业文化建设的研究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调查总结,每年提出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各单位要抓好落实,把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落实责任制,并列入工作考核体系。
(三)抓好宣传。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整合交通宣传资源,组织策划大型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展示交通队伍“奉献、服务、为民”精神风貌,宣传交通公共服务的社会形象、管理执法的文明形象和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各基层单位和车、船、港、站、路等服务窗口都要因地制宜,建立并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宣传牌栏等宣传阵地,传递交通精神、行业理念和服务宗旨,营造浓重的文化氛围和有利职工文化养成的良好环境。可以根据需要与可能,建设一些路、航、桥、隧、车、船、站、港等展示杭州交通的成就、历史、科技和文化积淀的博物馆、展览厅,编制一些纪念册等宣传资料,增强交通文化的感染力和知名度。
(四)完善机制。一是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的工作网络,并积极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各项文化建设活动,不断汲取地域文化的丰富营养,扩大交通文化的地域影响。二是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加大交通文化建设骨干的培训培养力度,抓好文化建设实践推动和理论研究两支队伍建设。三是建立资金保障机制,把交通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资金预算,并坚持节俭办事,讲求实效。四是建立成果共享和经验交流机制,以座谈研讨、经验交流、文化论坛、征文比赛等形式,建立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互动链。五是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评价和激励机制,适时建立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