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武汉市工业产业链(企业群)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年)的通知

  在精细化工与化学新材料领域,加大创新力度,逐步扩大规模。扩大芳烃氧化、氯化系列产品和戊二醛系列产品的生产规模,推动工业气体净化剂系列产品、电子化学品、葡萄糖酸盐等发展势头好、市场潜力大的新精细化学品尽快形成产业,发展苯氧乙酸钠、依贝沙坦等医药原料,壮大我市医药原料化学品。推动有机硅、光纤光缆阻水材料、固化光纤涂料等化学新材料尽快形成规模。扩大建筑涂料生产规模,大力发展水性涂料、粉末涂料、辐射固化涂料、有机氟改性丙烯酸酯类涂料、重防腐涂料等节能、环保、耐久和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涂料。
  5.空间布局
  加快化工新城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青山区和洪山区葛店的化工基础,进一步突出区域集聚与产业集群优势,把化工新城建成中部地区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基地。加快中心城区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部分化工企业搬迁至化工新城,支持部分化工企业向武汉城市圈周边化工园区转移。
  (十)环保新能源与新材料
  1.发展思路
  在环保工程领域内发展虚拟经营,以工程总承包带动成套设备制造,提高工程设备本地配套率,形成“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完整的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光伏发电,核能,风电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鼓励支持企业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材料和纳米新材料。
  2.发展目标
  到2011年,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群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
  环保企业群实现产值200亿元。其中,烟气除尘脱硫产值达到65亿元,工程所需设备本地配套达到20%;水污染防治企业群产值达到50亿元;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群产值达到85亿元。
  新能源企业群实现产值3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到20亿元。
  新材料企业群产值达到120亿元。其中纳米新材料实现产值100亿元。
  3.延伸配套重点
  除尘器、专用风机、电机、泵业仪表、阀门、控制系统。
  4.发展重点
  环保产业保持烟气除尘脱硫领先优势,壮大污水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托凯迪、安环院、天澄科技、科梦、方元科技等企业,研发烟气除尘脱硫和污水处理核心技术,承接电厂脱硫和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工程。以工程总承包带动除尘器、专用风机、烟气换热器、电机、控制系统等配套设备以及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制造,依托武锅、武汉鼓风机、龙净环保、武汉四方泵业、天虹仪表等配套企业,提高工程设备本地配套率。充分利用阳逻电厂、青山热电和武钢的灰、渣资源,积极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支持绿色冶金渣公司、盛大材料公司、亚东水泥、春笋集团等企业,加大矿渣、粉煤灰的开发和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力度。
  培育光伏发电,核能,风电和生物质能优势企业。支持珈伟、日新科技等企业尽快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规模,力争2011年企业群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提高本地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平衡部件和关键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依托武锅发展百万级核电堆内构件产业化项目,推进核动力运行研究所研发实验项目,增强核电在役检查和核电仿真水平。支持武汉艾瑞公司、武汉达瑞科技等采用废弃油脂生物柴油转化技术、甲醇转酯化生产技术以及菜籽直接提取油脂转化生物柴油等技术进行产业化生产。支持银泰公司、武汉理工大新能源公司开发生产燃料电池,加快长动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和武汉国测诺德新能源有限公司“风力发电产业园”项目,力争形成年1-3MW系列双叶片发电机组100台生产能力。依托凯迪电力等企业,重点发展低质煤燃烧、劣质煤掺烧技术与装备,重点促进煤矸石掺烧发电技术及配套设备国产化进程。
  发展节能环保材料及纳米新材料。依托武汉远东绿世界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华丽环保公司等企业,发挥我市现有生物降解材料开发技术与设备的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消白替代产品的“原料供应-设备制造-环保材料推广”链条。支持长利玻璃、华茂材料等企业发展节能低辐射镀膜,太阳能超白玻璃等新型玻璃材料。支持冶金研究院等企业利用烟气脱硫石膏开发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支持晶泰科技应用纳米晶格位错处理技术,建设纳米晶格位错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平台。
  5.空间布局
  烟气除尘脱硫,污水处理,环保包装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能源企业在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带动一批带动除尘器、专用风机、烟气换热器等配套设备生产企业在武汉东湖新区、江夏区、青山区集聚。
  (十一)食品与烟草
  1.发展思路
  发展烟、酒、软饮料、方便食品、调味品重点产品,带动玻璃包装、PET瓶包装、瓦楞纸包装、塑料包装等配套业发展;以乳制品、植物油、肉禽、水产品、蔬菜加工为重点,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2.发展目标
  2011年,食品及烟草产业链(企业群)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
  到2011年,卷烟年生产规模达到300万箱,啤酒年产规模达到150万吨,白酒系列产品年产规模达到1万吨,软饮料达到100万吨,方便食品达到40万吨,调味品达到10万吨。
  乳制品产量达到50万吨,植物油产量达到58万吨,肉禽加工量25万吨,其中生猪屠宰能力300万头。
  培育年销售收入200亿元的大企业1户(武烟),过30亿元的大企业1户(百威),过10亿元的大企业3-5户。
  3.延伸配套重点
  玻璃包装、PET瓶包装、瓦楞纸包装、塑料包装,肉禽、水产品系列农产品精深加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其中:红金龙印务形成与300万箱卷烟相适应的印刷生产能力,紫江包装形成年产2亿只PET瓶的生产能力,武汉紫海公司形成2.2亿只PET瓶,华夏玻璃形成年产1.1亿只啤酒瓶生产能力。
  4.发展重点
  进一步做大做强武汉烟厂。加快实施武汉卷烟厂搬迁改造,把武烟集团创建成全国一流的烟草企业,并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左右。
  提高酒、乳、植物油、方便食品、软饮料和调味品生产能力。建设华润武汉公司年产100万吨的新厂。推进元辰酒业“古琴台工业园”建设,形成年产优质白酒5000吨能力。在黄陂区武湖建设惠尔康扬子江年产10万吨乳品加工厂。建成蒙牛(武汉)公司日处理750吨液态奶新厂。建设新元粮油日产50吨芝麻油、日产1000吨棉籽油加工厂。改造中昌植物油精加工生产线,达到年产10万吨的能力。支持统一食品新建一条PET热灌浆饮料生产线。支持武汉加多宝3000万箱果蔬饮料项目。推进金苑面业和武汉中旺在东西湖走马岭建和黄陂武湖建新厂,发展方便面和速冻食品。支持统一食品公司发展面包生产,加快安德鲁森公司建设6条年产5000吨烘焙食品生产线项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