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乌鲁木齐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3、山洪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1943.1k㎡,主要分布于达坂城区的阿拉沟及艾维尔沟一带和乌鲁木齐县南山山区蛇腰沟、西白杨沟、东白杨沟一带,地貌形态主要为侵蚀、剥蚀的中低山及低山丘陵。剥蚀风化作用强烈,产生大量的固体松散物。上述地段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常以大雨或暴雨形式出现,所以上述地区的山洪和泥石流极为发育,且多为群发性,突发性强,流动迅速,历时短暂,侵蚀、搬运、冲刷和堆积过程迅速,相应物质粒径变化范围大,先细颗粒后巨砾,冲刷能力大,具有很大的破坏力,给当地居民造成灾害。
  (二)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共有5个片区,总面积3072.5k㎡。
  1、地面塌陷灾害中易发区面积52.5k㎡,分布于达坂城区的艾维尔沟一带。
  2、崩塌滑坡灾害中易发区面积80.0k㎡,分布于河谷两侧中、低山及丘陵区,地貌形态以低山、中低山及残山残丘为主。山体及丘陵普遍有砾石和黄土盖层,较为松散,形成一些不稳定斜坡,遇暴雨、地震、爆破、振动等作用,易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给居民和行人带来严重威胁。
  3、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面积2940.0k㎡,分布于米东区中低山带、南山极高山、高山及低山丘陵带,该区侵蚀、风化作用强烈,岩体破碎,极易形成崩塌、泥石流,但由于人员稀少,形成灾害不大。在乌鲁木齐河以西低山丘陵区,由于有丰富的坡积物,遇暴雨容易形成泥石流。另外,在中心城区的红山、黑甲山、蜘蛛山、鲤鱼山、雅玛里克山等地,由于人类工程建设和自然形成的高陡斜坡诱发崩塌、滑坡,对人员和过往车辆造成严重威胁。
  (三)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共有4个片区,总面积2398.8k㎡。
  1、崩塌滑坡灾害低易发区面积576.0k㎡,分布于中心城区阶地及两侧丘陵地区。该区地质环境条件稍差,人类工程建设频繁,在局部地段易形成一些不稳定斜坡,在降雨、振动等作用下,易发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2、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低易发区分布面积1822.8k㎡,海拔大于2500m, 主要分布于博格达山的高山、极高山带及达坂城南部的中高山带,山体剥蚀、侵蚀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形成小型倒石堆,在暴雨、融雪季节形成泥石流和滑坡,但由于人际罕至,虽然上述地质现象频发,往往造成危害不大。
  (四)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共有2个片区,总面积3508.6k㎡,分布在柴窝堡盆地和市区北部的冲洪积平原,该区不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
  五、各区(县)地质灾害分布概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