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市场需求大。目前,全国年需求马铃薯淀粉超过80万吨,实际供应量仅为30万吨,缺口较大。从人均消费量来看,全世界人均消费量为28公斤/年,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达74公斤/年,而我国人均消费量仅14公斤/年,人均消费水平还很低,增长潜力较大,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4、发展后劲足。发展马铃薯生产,既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也可以满足人民生活和养殖业、加工业发展的需要。2006年,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07年起,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把马铃薯做成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一个大产业。省农牧厅进一步明确了2007年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为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困难和问题
一是种薯繁育规模小,供应能力弱,成为制约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机械化生产程度低,远远不能满足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带动能力弱;四是马铃薯贮藏设施滞后,种薯及原料损耗较大;五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六是资金投入不足。
二、目标与重点
(一)基本思路
马铃薯产业坚持以种薯、专用薯、鲜食薯“三薯”协调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三个一流”(一流的种薯繁育基地、一流的专用薯生产基地和加工一流产品)为目标,按照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的要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薯、专用薯生产,稳定鲜食薯生产;提高加工企业的转化能力,流通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产地批发市场的交易能力和基地的贮藏保鲜能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提升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力争把马铃薯产业建成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全市马铃薯远期发展目标为120万亩,到2010年,种植面积突破60万亩,力争达到75 万亩,总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以上,总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三)建设重点
1、脱毒种薯原种繁育建设。通过项目争取、国家及省上政策扶持、信贷支持、招商引资等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马铃薯脱毒、快繁、病毒检测等技术,改建扩建高标准组培室,实现脱毒、组培、快繁、检测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繁育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重点建设以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