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各级农业部门注重新品种引进,大力推广脱毒种薯,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效益的不断提高。 2007年,全市推广脱毒种薯23万亩,良种覆盖率达88%,其中专用薯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3、栽培技术不断完善。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农业部门不断创新马铃薯栽培模式,引进推广地膜覆盖、高垄栽培、膜上覆土、机械化种植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加工型、鲜食型脱毒种薯(早、中、晚熟)品种,有效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山丹县农民采取高垄覆膜、膜上覆土栽培,陇薯3号亩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1500元以上,最高可达5000公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大力推广间作套种技术,提高了综合效益。甘州区近郊的“早熟马铃薯复种大白菜”、“西瓜/马铃薯/大白菜”等种植模式,年亩效益3500元以上。

  4、优势区域基本形成。全市上下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促进了生产基地的迅速壮大。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山丹县霍城乡、大马营乡、李桥乡、老军乡,民乐县新天镇、永固镇、六坝镇、三堡镇、南古镇,甘州区安阳乡、花寨乡,高台县新坝乡等为主的专用薯和种薯生产基地;以民乐县六坝、三堡、李寨等乡(镇)的部分村社,甘州区党寨、廿里堡、新墩等乡(镇)为主的鲜食薯生产基地。

  5、龙头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全市建成甘州区有年金龙马铃薯全粉和山丹县瑞达精淀粉等大中型加工企业2家,2006年消耗马铃薯原料约6万吨,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2007年,民乐县与荷兰爱味客集团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马铃薯全粉、20万吨法式薯条生产线的合同,一期全粉生产线年底可建成投产;在建的西域恒昌3万吨精淀粉、丰源薯业1万吨精淀粉、瑞达公司5000吨全粉等龙头企业项目,年底可建成投产,全市可形成35.6万吨的马铃薯加工龙头群体,加工转化能力将大大提高,带动作用将更加显著。

  (三)前景分析

  1、节水效果好。正常年景下,马铃薯生长期间亩需水约100-150立方米,远远低于玉米300-350立方米、小麦250-300立方米、牧草200-250立方米的用水量。加之节水增产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大增强了马铃薯节水抗旱能力。这在我市沿山缺水地区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

  2、比较效益高。2006年,种植马铃薯人均纯收入达到109.6元。据调查测算,每亩马铃薯的种子、化肥、农药等投入约600-700元,平均亩产2500-3000公斤,亩均产值达1800元左右,纯收入900-1100元,较沿山冷凉灌区种植油菜、大麦亩纯收入高30%以上。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