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张政办发〔2007〕29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省属驻张有关单位: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201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
(2007年-2010年)
为把马铃薯产业做成我市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根据《张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张政发〔2006〕140号)精神,特制定《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07年-2010年)》。
一、优势与基础
(一)自然优势
马铃薯属喜光、冷凉作物。张掖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大陆腹地,除祁连山区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外,其余各地均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内年平均气温7.3℃,无霜期141-149天,昼夜温差大;因晴天多,海拔高,全年日照时数2890-308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33.36-148.42千卡/平方厘米,光照充足;由于受大气环流和蒙青高原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7-9月相对比较集中;海拔在1600-2400米的沿山冷凉灌区土壤种类以灌漠土、耕灌灰钙土和栗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20.35g/kg,碱解氮68mg/kg,速效磷17mg/kg,速效钾150mg/kg,且保灌面积可达114万亩。从光照、降水、气温、土壤等多个因素考察,我市是优质马铃薯生产的理想区域,全市适宜种植马铃薯面积约150万亩。
(二)产业基础
为了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市委、市政府立足自然优势,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种薯、专用薯生产为主,强龙头、扩基地,兴科技、拓市场、创品牌”的沿山冷凉灌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全市特别是沿山冷凉地区马铃薯产业优势日趋凸现。同时,我市又是传统的马铃薯种植区,“十五”期间,我市马铃薯平均亩产量基本稳定在于25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可达到5000公斤以上,远远高于全国马铃薯平均产量1300公斤的水平。
1、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十五”未,张掖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13.5万亩,总产量达到33.8万吨。2007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28.9万亩,比2006年增加5.8万亩,增加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