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着力构建和谐达州
(一)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标,重点抓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八大民生工程”,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快速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构建基本卫生医疗框架,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积极引导就业。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促就业,帮助城乡群众解决就业难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加大投入,加快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加强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社区建设,把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新时期群众工作,推进群众工作中心、惠民帮扶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关心困难群体。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防灾减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
(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市。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基层基础,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达州”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积极争创双拥模范城。
(三)努力繁荣文化事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文化,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等群众性和谐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弘扬“自强不息、诚信务实、创新创业、追求卓越”的达州人文精神。加大文化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抓好市文化艺术中心、巴人文化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挖掘特色文化内涵,打造巴渠历史文化、川陕红军文化、巴人民俗文化品牌,广泛宣传推介元九登高节、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到2010年文化产业产值达到55亿元,切实提升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