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生活补助费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计发时间为:2006年底前现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已经期满的,从2007年起计发补助;2007年以后到期的,从次年起计发补助。全面落实对退耕农户的直补政策,按照原有的资金渠道和兑现方式,坚持“严格检查验收、认真搞好公示、及时兑现到户”的工作要求,将直补资金不折不扣地兑现到退耕农户手中。对业主(大户)转包农户耕地退耕还林的,补助资金应全额兑现给原土地承包经营农户。各级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不得违背退耕农户意愿,强迫农民签订退耕地转包合同或协议。
三、搞好专项建设,建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长效机制
(一)专项建设资金。为集中力量解决影响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突出问题,中央财政将安排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用于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补植补造和后续产业等专项建设。专项资金包干到有关区(市)县,专项资金总量按照已安排退耕地每年每亩105元的标准核定。依据批准的专项规划,从2008年起,按8年集中安排,逐年下达。为加大对我市退耕还林专项建设的支持力度,在中央财政对退耕地每年每亩补助105元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基础上,我市对退耕地每年每亩再增加补助40元,参照中央财政延长退耕还林补助周期的资金使用方式,作为退耕还林专项建设配套资金。依据有关区(市)县专项建设规划,对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进行配套安排。
(二)专项建设内容。国家政策规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内容必须与退耕农户挂钩,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解决退耕农户吃饭问题。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具备条件的退耕农户人均不低于0.5亩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的目标。中央安排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亩600元。二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解决退耕农户烧柴问题。结合我市实际,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加强节柴灶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农村能源建设资金采取国家补助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三是搞好补植补造,确保还林成效。对林木保存率未达到合格标准和经济效益差的低产残次退耕还林地,要及时更新改造、补植补造,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充分发挥林地生态、经济效益。四是发展后续产业,解决退耕农户持续增收问题。要依托退耕林地和林木资源,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后续产业,加大集约经营力度,创新经营机制,促进退耕农户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