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按照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大力推广各种综合配套实用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和单位产出率,增加油菜种植效益。
三、制定政策措施,扶持油料生产
(一)设立油菜补贴项目。从2008年起,在25个粮食主产县,自治区财政对“双低”油菜实行良种补贴措施。由自治区财政、农牧部门制定油料良种补贴实施方案。自治区财政对农民种植油菜给予每亩10元的补贴,各地(市)在实施油菜良种补贴时,要注意避免粮油争地,影响粮食生产。
(二)重点扶持、建设固定的优质油菜良种繁育基地,改善良种繁殖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高油菜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为促进油菜生产发展,在日喀则、山南、拉萨三地(市)建设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三)促进油菜产业化经营。继续将优质油菜生产基地纳入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建设规划中,积极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油菜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培育油菜生产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订单生产,提高油菜生产组织化程度。
四、强化工作措施,为油料生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狠抓技术推广。各地(市)要结合实际,制定油菜生产技术实施方案,优化布局结构,明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多抗新品种的培育工作,加强相关配套技术的集成创新,帮助农牧民解决缺技术等实际问题,为油菜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大力扶持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重视机械化生产。各地(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艺与农机紧密结合,着力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管理劳动强度,提高种植效益,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
(三)推进油料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加强食用植物油市场准入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测。要通过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准入等重点环节的监管,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要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四)建立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产销预警制度。自治区和各地(市)有关部门要加强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信息分析和预警,建立准确、可靠的基础数据采集系统,及时掌握生产、流通等信息,引导生产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开展定期跟踪调查,准确上报生产、购销等相关数据,抓好信息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