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县城为补充,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思路,合理规划,新建和改造培育一批商贸市场,提升商贸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建设豫南商贸中心。
完善核心商业区。在人民路中段和交通路中段为轴的沿线区域,东以京广铁路为界,西至澧河岸,北到沙河,南至湘江路,构筑以零售商业为主的核心商业区。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引进8-10家国内外知名生产企业和连锁经营企业在漯设立直销分支机构。“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建设培育大型专业市场区。以源汇区城乡结合部为腹地,以现有专业市场为基础,结合源汇区新城区建设,在京广铁路以东,107国道以西,银江路以南,漯平高速以北的区域内,集中规划建设新的大型专业市场,“十一五”期间,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市场和小商品城,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以农产品、建材、家俱、机动车等专业市场相互依托、相互促进,辐射豫中南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区。
配套发展餐饮业。以打造“中国食品名城”为切入点,在泰山路建设“中华名吃一条街”,至2010年,引进各类菜系名吃50种以上,建成我市的特色风情街。
“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要达到年均增长15%以上,初步建成豫南商贸中心。
(八)精心构筑发展房地产业。结合新区建设、沿河开发和旧城改造,本着“美化城市景观、开发一片产业、整出美好家园”的要求,与构筑生态宜居名城相配套,按照“沿河为轴、点线结合、组团发展、房景互动”的思路,建设一批舒适优美、风格多样、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特色鲜明、各档次相互搭配的现代化文明住宅小区,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实现居住小区化,吸引更多的高端人士来漯居住兴业。
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开发力度,重视廉租住房制度的落实,努力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建立房地产市场运作机制,合理引导市场,搞好规划,避免盲目开发。健全房地产市场运作机制,放开房产二级市场,培育房地产中介市场,规范房屋交易管理办法,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结合我市居民收入水平和房地产发展实际,逐步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市场服务体系、政府调控体系,调整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满足不同收入居民家庭住房要求,全面改善居住条件。
四、推进其他服务业全面发展
(九)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步伐,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着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深入开展“九漯合作”,搞好与中科大和江南大学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兴办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构筑和完善工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争取到“十一五”末,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家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以上。“十一五”期间,国家级“粮食肉类检测检疫中心”、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