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与经营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八条 从事体育健身、培训等体育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体育经营活动涉及国家和省规定的对抗激烈、危险性较大的体育项目的,经营者应当在开业前30日,向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备案时应当填写《体育经营活动备案表》,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
(二)体育经营活动所使用场地和器材、设施安置平面图;
(三)体育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器材合格证明;
(四)体育经营活动中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举办体育竞赛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有与体育竞赛规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有与体育竞赛规模相适应的经费;
(四)有符合国家《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的场所、设施和器材;
(五)有体育竞赛的具体规程、规则,组织实施和安全保障方案;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条 举办体育竞赛前,举办人应当填写《体育经营活动备案表》,向县级以上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举办人的身份证明材料;
(二)体育竞赛的名称、时间、地点、规模、运动员(队、俱乐部)、裁判员等基本情况;
(三)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证明材料。
合作举办体育竞赛的,还应当提交举办人之间签订的书面合同。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和全省性体育竞赛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许可批准文件。
第十一条 举办区(县)内的体育竞赛,举办人应当在举办前20日向主办地的区(县)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举办全市性或者跨区(县)的体育竞赛,举办人应当在举办前30日向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备案申请后,发现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于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7日内通知备案人,备案人应当在接到补正通知之日起10日内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