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继续做好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
以关注市民游客需求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旅游咨询服务功能,开通了“962020”上海旅游热线,实施旅游公共咨询设施优化改造工作;在中心城区尝试建立旅游宣传广场;按照长三角旅游合作协议,制订了区域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区域旅游合作工作继续得到推进;集中力量编制完成 “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在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听取了区县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经济专家等的意见,使规划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成为上海新一轮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回顾全年工作有三点体会:一是以科教兴市为主战略,围绕筹办世博会,以人为本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的信息化,努力完善旅游功能设施和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的方便旅游者,同时考虑各个群体的旅游需要,开发多层次、多品种的旅游产品;二是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中介机构的关系,推进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市旅游委注重旅游发展的宏观规划工作,依法管理市场,把饭店星级评定等工作交由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去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三是整合资源,借助全市各方的力量发展旅游。实践表明,只有依托工业、农业、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和城市建设等资源,通过整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都市旅游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的发展。
二、2006年旅游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年,也是旅游业入世过渡期结束的第一年。从发展环境看,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但国际油价上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波动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对上海出入境旅游市场带来多重影响;在国内,加快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增长的趋势,会使旅游消费需求有较大提升,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将进入更快速的发展阶段;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叠加效应的显现,入世过渡期后对外开放领域的更加广阔,世博会筹办工作的全面启动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这些都将形成上海旅游业新的发展空间。
在200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对“十五”期间中国旅游业所取得的成绩作了充分肯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努力把旅游市场做大,提高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以旅促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抓旅游精品,抓有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建设,推动旅游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要积极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全面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深化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