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综合运用税收、信贷、财政扶持等政策,通过壮大扶小,培植各类龙头企业。2006年,着力推动战略性合作与重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力争在粮食、油料、茶叶、药材、水产品等加工企业的兼并、重组、联合上有实质性突破;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依托本地资源,开展特色加工,建设专业园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平台的作用,加快实施省政府与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签订的300亿元信贷合作协议,为龙头企业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2006年,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粮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贴息。要增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叫响原产地、“老字号”,打造特色、知名品牌。要大力发展并不断规范订单农业,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对接,不断完善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8、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整合培训资源,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万人的年度目标,省“阳光工程”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2006年,省财政对农民工转岗培训资金新增3050万元。要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级可设立务工农民维权服务中心,依法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省里建立务工农民维权救助专项基金。
9、放活农产品流通。进一步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鼓励商贸涉农企业发展“超对超”、“农入超”、连锁配送、网上营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和新型营销体系。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对走乡串户、方便农民、有利于搞活农村流通的小商小贩,在工商登记、税费减免上继续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规定。2006年,省财政新增1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创汇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力争2006年农产品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三、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10、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在继续搞好江河堤防建设、推进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同时,2006年省里在上年基础上再安排5亿元资金,用于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的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大型灌区建设、病险水库整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田间排灌工程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11、继续抓好高产农田建设。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的同时,加大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继续开展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2006年省里筹措8亿元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100万亩;继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省级财政新增配套资金2500万元。要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引导农民积极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