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鄂发[2006]1号 2006年1月26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上下必须动员起来,抢抓机遇,创新思路,谋划长远,抓好当前,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粮食总产440亿斤,增产5亿斤,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0元以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

  一、加强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培植粮食主产区整体优势

  1、注重调优品种结构。继续实施优质粮产业工程,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粮基地。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不同的粮食品种实行不同的生产定向,做到食用粮主抓优质,专用粮(工业用粮、饲料用粮)主抓高产。

  2、大力优化种植模式。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各地情况的菜稻、虾稻、蒜稻、烟粮连作、稻鸭共育、鱼稻共生等多种高效模式,做到一地多用,一年多收,既增粮又增钱,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3、节省粮食生产成本。要转变生产方式,大力推广节肥、节能、节水、节劳等技术,努力节本增效。

  4、调动粮食主产县市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优化区域布局,重点支持46个主产县市。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粮食主产县市增加财力补助。省里整合资金投入,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5、落实调动粮农种粮积极性的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继续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2006年将我省粮食直补资金规模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总规模的50%,比上年增加7100万元。

  二、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6、继续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基地规模效益,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全省选择10个畜牧重点县(市),5个优质棉重点县(市),5个优质油重点县(市),10个优质果茶重点县(市),5个优质蔬菜重点县(市),25个优质禽渔重点县(市),22个优质烟叶重点县(市),给予重点支持,逐步形成优质稻、麦、油、棉作物连片种植100万亩以上的板块基地30个,菜、果、茶、桑作物连片种植10万亩以上的板块基地20个,畜牧养殖小区出栏生猪300万头、出笼家禽3000万只的畜牧业养殖板块基地10个,连片养殖水面30万亩以上或水产品产量5000万公斤以上的渔业板块基地5个,板栗造林面积10万亩以上县3个,杨树造林面积5万亩以上县5个,其他特色产品商品产值5亿元以上的板块基地5个。对于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实行“突出重点、以奖代补、量化考评、合同管理”。2006年,省财政安排8000万元资金,支持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省里筹措4亿元资金(其中省财政新增安排1200万元),专项支持烟叶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