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教育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上海教育提升的关键,所以2006年重点工作是:(1)从“源头、培养、发展、交流”规划人力资源计划;(2)探索农村教师政策倾斜举措;(3)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帮助。
19、教育国际合作有新的突破
(1)加快推进上海高校与国际著名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2)积极筹建与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相适应的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20、支持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有新举措
全力支持浦东新区教育改革,做好以下工作:(1)将浦东新区作为教育基本现代化试点区之一;(2)通过委托、联合等方式下放办学权,并加大指导、帮助和支持。
21、学科建设统筹有新进展
以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统筹学科建设,从年初开始统筹规划,更好地实现改革目标;探索全市学科建设财政项目支出统筹的方案。在改革中,支持每一个学校建成若干个品牌学科或高水平学科,从而形成全市的整体实力。
22、运用社会智力,教育科研有新理念
加大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科研的力度,更加关注:(1)社会智力对教育研究的贡献和对和谐教育形成的促进;(2)教育理论的创新;(3)与长三角、长江流域、华东地区及与京、津等城市的合作交流。
23、探索教育服务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新突破
修订和实施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三年规划。全面推广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一校多区、一区多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成立“上海学校生活后勤协会”,构建和强化高校后勤行业管理。
24、发挥政府条与块积极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新创举
市教育行政部门将不断提升行政工作的国际视野、专业眼光,明确任务目标,为区(县)教育工作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和服务。深化“以区(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对财政相对困难区(县)支持的力度,支持区(县)对教育的统筹管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高校的依法自主办学和鼓励高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
四、开拓创新,积极推进教育实事工程
25、推进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