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高等学校在科教兴农中的作用
各高等农林院校必须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学农(林)、爱农(林)、兴农(林)的思想;要加强实践环节,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要进一步进行招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试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部门要为高等农林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林区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加强农科林科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林区工作光荣的舆论宣传,以更好地发挥高等农林院校在振兴农业中的作用。
师范专科学校要主动适应农村、林区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农村、林区初中培养既能教文化基础课,又能兼教一点劳动技术课的合格初中教师。高等师范院校也要适应农村、林区教育整体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热爱农村、林区,建设农村、林区的思想。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增加一些农村、林区急需的技术内容,加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工业专科学校要把为县办企业、乡镇企业、村办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之一。高等工业院校要努力办好与农业发展有关的专业,培养农村、林区急需的技术人才;为县办企业、乡镇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积极支持农村、林区企业的发展。
高等学校科教兴农要主动同“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相结合,实现农林、科教统筹协调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靠劳动者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要把对农民与林业职工的培训工作继续抓紧抓好,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高等学校农林科技示范推广基地的建立要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相结合;要积极协助实验县办好一所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断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科技新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水平,增强农民林业职工接受科技新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要加强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乡镇农民文化学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农村中学、职业高中的联系,并依靠这支力量形成向农村林区辐射科技的群网,及时地把先进的适用技术送到亿万农民和林业职工手中。
五、切实加强领导,改善高等学校科教兴农的条件
要切实加强对高等学校科教兴农的领导。各级地方政府可建立有主管领导牵头,农、林、科、教、计划、经济等部门参加的科教兴农领导小组,负责制订科教兴农的规划,以及农林科技的研究、开发、成果推广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改变当前多头领导和彼此不够协调的局面。各级科委、农林行政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在农业科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高等学校科教兴农的任务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在分配自己掌握的科研设备和科研经费时,适当向高等学校的农林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倾斜,保证一定的比例。要努力争取科教兴农的补贴费,支持高校科技人员把科技成果扩散到农林生产第一线。高教主管部门要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农业科技工作任务增加的情况,适当给学校补充必要的科研、推广人员编制。特别是农林院校,要根据其特点,给予一定数量的推广编制,以形成一支有力的推广队伍。各高等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各校的特点,制订科教兴农的长远规划和提出近期的具体安排,切实把科教兴农工作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