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快速、适量补充平衡盐液及低分子右旋醣酐:
A低血压先兆应积极扩容:
先兆指征:
(A)体温下降,脉搏增快,脉搏增快与体温不符。
(B)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基础出压20毫米汞柱,脉压差小于26毫米汞柱。
(C)外渗现象加重,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明显上升。
(D)恶心、呕吐及烦躁不安加剧。
B纠正低血压休克,补液速度宜快,根据血压回升情况,调整液体质、量及速
度。补液是否适量,应参考下述五项指标。
(A)收缩压达90~100毫米汞柱;
(B)脉压差大于26~30毫米汞柱;
(C)心率在100次/分左右;
(D)四肢转温,病人转前安静;
(E)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接近正常。
平衡盐液与低分子右旋醣酐的比例约为3∶1。外渗明显,休克较重、输液的早期阶段,可加大低分子右旋醣酐的用量,适当调整晶胶,张力比例,低分子右旋醣酐每日一般不超过1000~1500毫升。
亦可加用血浆或白蛋白等胶体溶液。
(2)积极纠正酸中毒:
选用碳酸氢钠、乳酸钠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3)强心剂的应用:
血容量已基本补足,心率仍在140次/分以上者,可试用强心剂。如毒毛旋花子甙K或西地兰。对有心肌损害者,应用强心药物要慎重。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一般不宜早期应用。血容量基本补足,经纠酸、强心等处理,血压回升仍不满意,可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物。
可选用阿拉明、多巴胺、异丙基肾上腺素。亦可血管扩张药和收缩药联合应用。如阿拉明+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苄胺唑啉。
(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
A指征:
(A)发热中毒症状严重,外渗现象明显;
(B)血压不稳,或难以纠正的血液浓缩,血红蛋白15%以上;
(C)出血倾向加重,如皮肤大块瘀斑,渗出及内脏出血等;
(D)血小板迅速下降;
(E)实验室检查:
①血小板<5万/立方毫米;
②纤维蛋白原<200毫克%;
③凝血酶元时间延长≥18秒;
④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40秒。
以上四项筛选试验中有三项异常,或二项加纤溶证实试验中一项异常(凝血酶时间,优球蛋白溶解试验,FDP测定)者则为确诊。只有一项筛选试验异常则为可疑。
B用法:
|